本来补休的一天,结果变成上午在医院,是为了工作。下午在医院是自己去做检查。
今天打开 医院的一个独特科室(感染性疾病科),当然这医院把肝脏内科并一起。所以人多到出乎我意料。
别人,大部分是肝病前来开药啥的,那号码跟流水线似的。几个诊室同时开工,一个诊室分两台。一个医生看初诊,一个医生专门开药,预约啥的。
而我,去开检查。因为职业暴露。问题诊断没有职业暴露,只能开健康查体。然后缴费时,无论是查体还是职业暴露,都不能报销。于是,我就水灵灵的自费了。
这就是想讨论的问题,职业暴露人群,首先得是这个职业的。而绝大部分是医疗工作者。我能理解为什么不报销。如果每个人都说自己职业暴露而能够报销,可能会造成此类检查的增多,过度消耗医保基金。
但医疗工作者真的会频繁的去做这些检查吗?要不是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和真的暴露过,我也不会没事跑大老远去抽个血。所以,即使把它纳入报销,又可以造成多大负担呢?
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判断是不是职业暴露?。首先证明自己的工作。其次通过问病史等,可以知道大概情况。如果为了那么几百块做造假工作,那没办法。毕竟这也不是好玩的获益事。
医生问我什么问题,然后只在病历上写了一句自述职业暴露。没了。流水式开单,检查,开药等等。我觉得这类大部分工作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完成。不需要医生天天面对那么多人,让他们该去科研科研。
要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传染病早期毫无症状。像淋病有很多人没有症状,而我们职业暴露不报销的话,无疑会让一些工作者不太重视自己的暴露。例如,暴露后,猜测自己大概率不会有事的,就不会去做检查。而这种猜测因人而异。万一真的不太幸运呢?高估了自己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