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篇蔡澜《活过》:真正豁达的人,不会抱怨,不会逃避,更不会硬扛,而是完成了这3项“认知升级”
《活过》【中】蔡澜 著
说到蔡澜,那个憨态老者的形象突然就出现在眼前。
《十三邀》节目中,他是衣着简朴,肩挎布袋的路人。
只看那平常的相貌,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还是无数人心中的“生活家”和“食神”。
他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用一支笔、一张嘴,活出了人生的万千滋味。
读完这本《活过》,你会发现,真正豁达的人从来不会去逃避,更不会去硬撑,而是通过完成这三项“认知升级”,感悟到一种向死而生的从容。
01 活过,才有发言权
如果你看短视频,什么样的内容最容易引起共鸣?
关于生活的“难”。
以至于开始出现一个段子,让老年人上班,因为起得早,公交还免费;让中年人去上学,因为他们总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然后让孩子在家玩。
你别说,看上去是一个挺完美的“闭环”。
看到那些喊着“难”的画面,我就想起蔡澜在飞机上发生的事。
巨大的气流颠簸,乘客尖叫,氧气面罩掉落,空姐脸色惨白。死亡似乎近在咫尺。
而他呢?
他只是静静地要了杯红酒,轻啜一口,在晃动的笔记本上写下三个字:“我活过。”
就这样。
而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因为年龄而焦虑着?25岁恐惧“青春饭”不再,30岁开始计算退休金,到了40岁,做什么都不甘心。
社会时钟的指针无情地转动,像一把无形的剑,悬在每个人头顶。
蔡澜呢?他在70岁开始学篆刻。
80岁,他接触播客。
他说:“人生三万多天,要紧的是每一天都丰盛饱满。”
我爱这句话。颇有东坡先生的旷达。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他说自己40岁了,觉得干什么都“来不及”了。
我问他:“来不及什么?”。
他一下愣住了。
是啊,来不及什么呢?
蔡澜这辈子好像就是两个字:“不急”。
不急着被“应该”做什么,成为什么所绑架,你才会发现,决定生命质量的,从来都不是年龄这个长度,而是体验这个“密度”。
有些人后悔没有早点开始锻炼,开始写作,开始画画。但是“早点”是什么时候呢?
十几岁能不能体会竞争激烈?二十几岁能不能体会阴阳相隔?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没能开始的遗憾。
02 危机,也是礼物
蔡澜讲到他留学的故事。
口袋空空如也,餐厅打工的薪水还不够交房租。
正是贪嘴的年纪,他怎么办?
用最便宜的食材制作美食,贫穷也不妨碍他看到漫天的霞光。
谁曾想,多年后这段经历反了成了他谈吃论道的资本。
人生就是这样的奇妙。
“命运无常?那就顺势而为,把日子活成段子。”
从邵氏辞职,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对蔡澜而言,这反而成了他转型作家的起点。
晚年的他,散尽家财住进酒店。疯狂吧?他却说“无悔”。
妻子离世以后,他的悲痛简直无法言说。
但与许多沉溺在痛苦的人不同,他选择“用创作复仇”。
化悲痛为创作,这可能是一种比“断舍离”更高级的智慧。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面对癌症的态度。
确诊后,他拒绝治疗,选择“吃好喝好玩好”。
也许,只有知道要去何处的人,才能如此评价面对人生的终点。
03 玩,才是王道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认真工作的人才配快乐生活。”
蔡澜听到,肯定会笑出声。
在他看来,人生这场游戏,认真玩的人才能通关,太当真的反而输最快。
差别就在这个“玩”字。
玩是什么?是把工作当成升级副本,把压力变成通关挑战。
他在监制成龙电影时,一定要找最美外景,让女孩穿最靓旗袍。
这种坚持,用功利眼光看来或许有些多余,但正是这些“多余”,让电影有了灵魂,也让工作有了趣味。
写在最后:
“人生是场即兴演出,玩得尽兴比输赢更重要。”
懂的人,少之又少。
有多少人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回头想想,那些24小时为工作焦虑的人,到底在焦虑什么?而那些拼命攀比的人,又到底在比什么?
生活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变得更容易,而你本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它。
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几天。
像蔡澜那样。
活过。然后从容地说:我活过。
这大概,就是我们挂在嘴边,又求之不得的,“豁达”。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评论:
哇咔咔(一过性随缘聊天): 人生是一场即兴演出,我又学到了一点点
作者: 是一趟有来无回[闪光]
大理南涧千千娟子 有家谢绝瞎聊: 老师早上好[玫瑰][玫瑰][玫瑰][爱心点赞][爱心点赞][爱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