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该如何接近哲学】
哲学一词的含义是“爱智慧“源于希腊语philosophy,它包含了: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等。
威尔·杜兰特在《哲学的故事》里对哲学的两个解释,甚合我意:
他说“哲学是对未知(譬如形而上学)或不尽知(譬如道德或政治哲学)的臆想式解释,站在以围堵策略获取真理的最前沿。
在他的书里另一更为通俗的解释是:当一个人学会怀疑时,哲学便产生了——尤其是当这些怀疑针对的是我们曾经珍惜的信仰、教条和公理时。
现代哲学家可能对“爱智慧”,这个天真浪漫的解释可能会觉得很尴尬。今天的哲学家或许是一个解构主义或实证主义的专家,再不然就是康德或黑格尔的专家,又或者精通认识论或存在主义,但就是不要拿智慧来去烦他。
对一名业余哲学爱好者而言,我们大多是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或者是对“存在”感兴趣,又或者是对善和美的本质更为感兴趣。当我们凭借着兴趣去阅读、交谈聆听,最终会对这个领域的“最高境界”有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
“对哲学的偏爱很明显,即使业余者也可以进入专精的门槛。对真实的基本特性感兴趣的人可能会选择“本体论”,阅读沃尔夫、康德、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等人的学说;沉浸与是非之辨的的人,会挑中“伦理学”,研究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斯宾诺莎与尼采。追求美的人可以比较鲍姆嘉通、克罗齐、桑塔耶纳和柯林伍德的美学理论。”
虽然专门化是是培养任何复杂思考模式所必需的,但专门化知识为了帮助思考,它本身并非目标。不幸的是很多严肃派思想家全副精力去做一个著名的学者,而忘记了当初投身哲学的初衷。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并非要去和专家哲学们去竞争。我们学习和实践的目的是用象征的训练手法扩充心灵的技巧,在意识中去创造秩序。这一条适于任何学科的学习。
当我们从被动应试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分数、文凭或找份好工作,而是了解周遭的事物,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建构价值观,思考者会从这里面找到深邃的乐趣… …
——夜读📚《心流》书摘杂记
评论:
作者: 业务爱好的学习目的并非是要和“专家们”去竞争,而是用象征的手法扩充心灵的技巧,在意识中去创造秩序。
虫虫: 一切为了探索,寻求真理,真相。望达到智者的境界,世界。诠释生命的意义。回馈爱这个世界,爱生命。
让灵识更丰盈,饱满,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