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浮世绘与印象派」(二)
日本浮世绘艺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仕女画,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得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日本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其绘画也由中国的分支而成长。
浮世绘晚于中国仕女画出现,被日本人称为“唐画”。隋唐的佛教绘画、明初的小说插图、木板画以及彩色套印术,都为日本浮世绘艺术提供了优秀的技巧典范和生动的视觉形象。
脱胎于“唐画”的日本浮世绘在用线上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白描手法。在设色上采用了中国工笔画的渲染和平涂等手法,早期浮世绘的美人画带有更多的传统中国画色彩。
日本浮世绘艺术对19世纪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在马奈和梵高的作品中看到浮世绘版画的背景,在德加的作品中看到截取式的构图,甚至在莫奈和梵高的作品中看到与安腾广重和溪斋英泉完全一致的构图。
例如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晴雨天不同的光影变化给莫奈以启发;梵高曾直接临摹溪斋英泉的《花魁图》、安藤广重的《龟户梅屋》;马奈在技法上汲取了二维平面处理的手法和色彩组合的装饰倾向。可以说日本浮世绘在西方绘画由古典的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蜕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评论:
团子1844: 以前对这片海域的了解是不明不白,你这么解释就填充了我空白的缺口[可爱]太棒了!
芷晴: 梵高仿画的 歌川广重的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