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之处: 都害怕被抛弃,被抛弃的事实会唤起npd和bpd内心最深处的恐惧(父母不爱我,我不值得被爱)
不同之处:
bpd需要的是高控制欲的排外性亲密关系,类似于孩子与母亲那种关系:我是你的唯一,你也是我的唯一;我只需要你,你也只需要我;你对我来说是全世界,我也应该是你的全世界;不要再有第三者来打扰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分离,我会永远爱你,也希望你像母亲一样永远爱我照顾我。
npd需要的是单方面的强控制关系。你可以爱npd,但是npd不会只爱你一个,npd常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爱我的权利,我也有选择的自由。这句话的底层意思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爱我。延伸出去,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爱我且离不开我,永远臣服于我脚下。
bpd的爱更像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索取无限依赖的爱。
而npd所谓的爱,是对工具的爱,对物品的爱,对奖状的爱。比如做为情侣关系,你的外貌优势就会变成npd的吹嘘工具,用来证明npd自己的魅力。做为npd的孩子,孩子的成绩就会被npd当成吹嘘自己基因优秀教育有方的工具。
可一旦你年老失去美貌,考试没考好,npd就会原形毕露,一副嫌弃的样子,就像抛弃一块失去使用价值的破抹布一样抛弃你。
bpd不会因为亲密对象的落魄失败而抛弃对方,这也源自bpd的爱的底层逻辑:我爱妈妈,不管妈妈变成什么样我们永远也不会分开,就像妈妈永远不会抛弃我。(尽管这只是bpd幻象出来的完美母亲,在现实中bpd并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母爱。)但bpd这种扭曲的爱也造成了很多悲剧,比如明知男友是坏人还一无反顾帮男友运DU的20岁最美死刑犯陶静,被捕后甚至拒绝供出男友。
两者做出主动抛弃行为的前提也是不同的,npd的抛弃行为是觉得你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抛弃行为一般只出现在高阶npd身上,毕竟对于自身条件一般的低阶npd来说,任何一个血包都很宝贵,不能轻易放弃。
而BPD的抛弃行为多是因为对方脱离了控制,比如和除bpd之外的异性交流,严重时甚至当着bpd面和同性交流也会使bpd暴怒而引发抛弃冲动。bpd这个行为的底层逻辑是:妈妈你怎么可以爱别人不爱我?!妈妈你怎么去和别人聊天了为什么不关注我?!如果你不和其他人绝交,如果你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我身上,那我们就分开。bpd实际是想通过主动抛弃的行为来威胁对方不要抛弃自己。(在bpd眼里亲密对象和别人说话就是在抛弃自己)
虽然npd和bpd在强控制欲上有相似之处,但底层逻辑还是不一样的,防御机制也不一样。所以bpd和npd虽然可以共病,但不会同时出现bpd和npd的症状。
一般是在某种环境剧烈的变化中显现出bpd的人格,在某些场合的强烈刺激下显现出npd的人格。就我个人认为,遭受重大挫折可能从bpd倾向变为npd倾向,但npd变为bpd我觉得不可能,能改变自己就不是npd了。
相对来说,显N就是比较纯粹的npd了。
最后,拿恋爱时来形容npd和bpd的区别:
npd从亲密关系中分手后会马上引入第三者,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反正肯定是有备胎的。
bpd会为失去的亲密关系纠结很久,最终能否走出来都是未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