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惟丁卯(427),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本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悽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
这个陶潜给自己的祭文是一种悬浮的状态,将自己置身于生于死之间。如孔子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一般。壁画的马车队也好,石头平面上的启门图也好,都是生与死之间空间和时间的表现。半虚半实的门,虚的一边门内的未知空间延伸,关着的门扉则把我们的视线阻挡在门的这一边。扶门的人跨越两界,既暴露在其身后虚幻的空间之前,又遮蔽于关闭的门扉之后。他(她)仿佛就要消失在身后的空间里,但仍然在抓住门扉,留恋地回望着外界。——巫鸿的研究很多从空间本身出发,将墓葬结构本身看出研究主体,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些启门图,甚是有趣。旅行不爱拍图,图片都是网上搜的,分别是洛阳古墓博物馆,马王村宋金砖墓,隰县小西天悬塑。
评论:
nice: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作者: 哈哈哈,生死之界
᪖ ྀི瓜瓜💗花花 ᩤ᭔: 抱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