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文学兴起的原因」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墓葬的态度其实非常复杂,尤其是讲入土为安,所以对墓葬这个事儿看得格外重视。比如《牡丹亭》中就描写了人被埋进墓地之后还能死而复生的故事。所以这就涉及到中国人自己的宗教问题,中国的宗教关键不在于信什么,而是在于做什么。生死之间的沟通,也就是祖先崇拜,是中国宗教最特别的根源。
被陈寅恪先生称为清代史家第一人的清代著名经学家钱大昕,说中国有儒释道三教,但其实还有第四教叫小说教,他甚至认为这个小说教比儒释道思想影响更大。因为贩夫走卒,妇孺老少,不管识不识字,都接触过小说。他说的小说其实包括了戏剧、仪式、民间故事的流传,而不一定依附于印刷的文本。儒释道三教推广的力量就很有限,但小说作为第四教,就非常有社会基础。
钱大昕认为,由于小说教这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规范。所以他就号召清政府要把很多不好的小说禁掉,其中有一类就是“盗皇坟”。这就说明在清代有一类通俗文学已经有了盗掘皇帝墓的故事,只不过这方面的文本好像没有保存下来。
而近年来盗墓文学之所以会火,其实是和八九十年代的民俗复兴有关,例如风水的流行。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盗墓小说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评论:
淇淇: 书法写的有风格[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