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 #心理学#心理老师
樊登提到关于孩子的一个观察很有意思:
沉迷打游戏、沉迷手机的孩子往往都爱喝碳酸饮料。
1.因为这些孩子迫切需要多巴胺,他们体内很缺少多巴胺,人类没有多巴胺会s的。
2.孩子为什么那么需要游戏带来的多巴胺,因为他在正常渠道没有多巴胺,健康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获取途径都没有,得不到。
一上学一做作业就要骂人,凡是跟上学有关的都被人骂,那他肯定提不起任何劲儿来,所以他就只能打游戏,打游戏得到的虽然劣质多巴胺,但它也是多巴胺,他太需要了。同理,劣质糖分也能给大脑带来多巴胺,所以也容易饮料成瘾。
3.绝大部分家长看不到饮料和游戏之间的联系,就想是先管饮料再管游戏,还是先管游戏再管饮料,你都在管他的行为,他的脑子被你管得越来越坏,最后长期缺乏多巴胺,抑郁症和焦虑症就都来了。
我的体会:
跳出樊登的多巴胺视角,有更大的方面我们遗漏了,那就是基因的影响,家长要打心眼里接受这个事实: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就是容易上瘾。接受以后首先一定帮孩子打造好成熟的条件,然后再提改善。
一位脑科学家如此说:
“多巴胺能神经会给人带来正面的意愿和心态,同时也会带来生存中必不可少的食欲、'X欲、求生欲等欲望,而如果兴奋过度,则有引发依赖症的危险。”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因为学习困难、家庭环境导致压力太大,大脑为了减压就会制造情绪,用“寻求快乐”的方式来减压。
家长没能引导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地方发现“健康的兴趣爱好”获得“减压”,也没有帮孩子解决学习问题获得学习快感来“减压”,最后,“快乐”只能来自在家中最容易获得的东西,那就是手机。
家长越是给压力,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就越大,越是依赖手机就越影响学习,然后家长再给更多压力,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
怎么办?给孩子减压,帮他找到兴趣爱好,帮他找到更多的“快乐”来源,循环就被打破了。
父母和孩子从来不是敌人,一直都是队友啊。
评论:
AI苟蛋: 听完你的分析,我想打游戏放松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