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型人格
回避型的特点:孤傲、清高、神秘、疏离人群、学生时代大多成绩不错,有较强的优越感,童年情感需求未得到感情回馈,对未来充满幻想,经历现实打击之后发现疏离人群的强大、优越感被打破,开始无法忍受孤独,极其渴望亲密关系,甚至愿意忍受委屈也要待在亲密关系中,但由于不具备爱人的能力八成会失败,一旦亲密关系失败,就进入下一轮循环。哪怕暂时性成功,由于有人爱他重新有了强大的感觉,又开始渴望一个人的生活,尤其对方亲密要求越高他越紧张,渴望独处。在感情中不想被要求,渴望自由,消极回应,压抑自己的感情,对方痛苦自己也不快乐,并且越压抑越理智,而真正理智的人行为是具有一致性的,回避型渴望感情又推开的矛盾并不是真正的理智。
沉迷于对自己的观察,但拒绝看心理医生,不想被第三方观察。回避型的孤独感与达到境界的孤独感并不一样,更多是一种强迫性质,不愿直面真实的自我的,缺乏安全感,失去安全感就会陷入焦虑。给予回避型安全感的是疏离,温柔引导的让对方直面问题并不可能,对方在不安全中是不想直面问题的。
很难承认自己也是普通人,理想化的自我十分完美,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美好特质,一旦发现现实的自我不如想象中美好就会疯狂自我贬低,被人戳破小缺点也会陷入疏离或者暴怒。
回避型三个现象:1.相处磨合必然会有争吵,回避型面对小问题会有与问题不相符的怒火值,表面是对对方的厌恶,实际是投射的对自己的厌恶。2.觉得生活无意义,快乐不起来。3.身体外化头疼,肠胃不适,以及无精打采。
人格衰竭,回避型自诩聪明过人,更喜欢指点而不是执行,做事会提出各种意见,不考虑对方执行情况,抗拒和抵触去努力,觉得努力是庸人。做决定犹豫不决,来回反复。
为了缓解焦虑,提高自尊才去接近他人,擅长推卸责任,无法真诚,爱、善良、学识也是自以为真实实际虚假的,讽刺他人觉得自己真诚。
感觉不到自身的痛苦,更无法感受他人痛苦,不能真正的去尊重他人,不能坦诚,外化甩锅,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
内心痛苦冲突,没有解决问题的意义感,悲观的宿命论,喜欢用哲学抚慰自己。把问题放在抽象的层面,从不真实的直面问题。
动不动用分手去威胁对方,回避的时候对他人冷漠无动于衷,看到对方爱自己,有种施虐的快感。
评论:
作者: 1.回避型依恋人格高度悲观、现实
作者: 2.大多数是完美主义,对自我要求苛刻在意负面评价。
作者: 3.过度独立,亲密关系不喜欢依赖对方,也不喜欢对方依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