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n+17)
1、关于地铁早晚高峰拥挤且可能需要等好几趟的问题,我设想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解决方案,因为每条线路赶早高峰的人员相对固定,若开发一个平台让所有人登录,自行预约乘车时间和车厢,便可基本保证每一趟列车人数相对平均从而减少拥挤,预约成功后也可节省等车时间。此方案的关键点一是所有乘车人都能使用且基本遵守预约时间;二是地铁每一趟发车时间固定不出现大的意外。第二点实现起来相对容易,目前的地铁目前也基本准点,而且可以实时更新列车的实际时间,第一点是最难的,人的行为难以控制和预测,在结果未明确的时候大多数人不会愿意投入精力。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所谓的方案不就是购买火车票乘车的流程吗?火车就是准点发车且大家买票对号入座,包括飞机和轮渡等。地铁之所以没采用这套系统的原因有车票便宜、班次多、乘车人员不确定性大等,总结为“没必要”和“不划算”。事实上除了一些线路早晚高峰期间,其他线路和时间段确实不会存在过度拥挤的问题,人均的价格又如此便宜,列车班次太多实现起来也麻烦。地铁在建造之初的定位便是方便快捷廉价,开始拥挤便通过增加班次、增设车厢或开发新的线路解决,若创建复杂的买票系统则违背了便捷的初衷,系统开发与维护也会增加运营成本从而抬高票价。
那么针对特定时间段地铁过度拥挤的问题是否有另外的解决方案?或者说大家真不觉得这是问题,因为它没有妨碍到乘车的目的(从A地到B地),只是影响了过程中的体验,而这个过程通常来说并不长所以可以忍受,而且作为乘客的个人貌似也无力改变只能接受与适应。但不可否认存在更好的状态,那便是有进步的空间。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要做改变的人那我便也不能止步于想法,我目前能想到的事情除了系统开发的逻辑和与地铁运营数据实时交互外还有前期对客流量、时间分布等数据的调研与分析、对乘客习惯的和偏好的调查分析、以及如何精准投放和广泛覆盖。还有最初的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预算和周期等问题都需要考虑。我目前工作太忙,个人的能力也有限,也许并不会真正去做,但如果有朋友感兴趣可以和我一起讨论和探讨。
2、“你为什么不化妆?”当同学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准备回答“习惯了”,还没说出口她们却抢先谈起了自己化妆的理由,“我化妆主要是遮黑眼圈,有次没化妆进电梯差点被憔悴的自己吓死,所以平时哪怕不化全妆也会打个底遮遮黑眼圈。”“化妆是会显得人更精神。”所以我为什么基本不化妆呢?以前还真没认真想过。
表面原因是懒,化妆需要耗时耗力,进一步的原因是我并不觉得它重要并且很可能从来没有重视过,因为如果曾经看重过那便有成为习惯的可能,为什么不重视?大概是我并没有觉得不化妆这件事情给我的生活增加了不便或困难,也可以说我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我不化妆造成,化妆也并未给我带来过实际的好处,我获得的一切也几乎都与化不化妆无关。那事实上在一些我不太关注的地方它会不会有影响呢?肯定还是有的,它的直接作用是让人更好看,不管是从精神面貌还是皮肤和五官的精致程度上都可以有所改善,其实跟穿衣搭配起到的效果类似,有所不同的是化妆对“人本身”进行了改造,也许让我有所顾虑的也正是某种不自然感,化妆对皮肤可能造成的损害和人容易对此产生的依赖也增加了这种“不自然感”。然而我又为何如此在意“自不自然”?曾经有段时间我很不喜欢穿袜子,甚至不喜欢穿衣服(自己在家时),我觉得衣物对我造成了束缚,而现在好像慢慢就没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这好似人走入社会习惯规则并被同化的过程,它是一种生存适应性行为。衣服不可不穿,但妆却可不化。理想状态是不化胜似化,皮肤状态好,五官清晰,眼神明亮,素颜时时完美肯定做不到,但做到看起来干净清爽还是相对容易的,这需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反过来说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检测健康状况,比起通过化妆掩盖和修饰我更想要真正好的自然状态。实在状态不好怎么办?我的工作倒也对此要求不高,有重要或特殊场合可再说。
评论:
蛙声一片: 对于地铁线路特定时间拥挤的问题,我觉得除了现有的增加班次外还可以从人的心理角度入手,比如可以开发一个以地铁监控为基础实时追踪当前拥挤程度,并以人工智能模拟后续可能发展情况的平台。用户可以提前输入坐车的时间,系统便可较为精确地预测,如果特别拥挤那以人的心理自然会选择一个更为恰当的班次从而减少等待时间。这个系统前期可能预测偏差较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预测和复合自我调整,应该会越来越合理。
作者: 对,这个功能是要有的
作者: 我观察到上海metro大都会其实有这一块,显示实时的拥挤程度,但应该是没有投入太多去做,数据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