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音菩萨出家日,灵岩山寺香客云集。古人登山临水,在游冶之途,供休歇的亭子自是必不可少,苏州灵岩山亦不例外,何况亦是康乾二帝的行宫所在。从灵岩山山脚的御道行至灵岩山寺,要经过三处亭子,后作行宫之时另立三亭,所以灵岩山也俗称“六亭山”,“落红亭”原亭早毁,如今所看到的是民国二十六年潘其钧捐资重修,后八十年代净土一代高僧明学长老再修之作。
就名字而论,“落红亭”洵然极富诗意,但与落红秋色却无关联。关于“落红亭”名字的出处,极尽佛缘。《灵岩山志》卷二里保存了民国费师洪所录的弘储旧跋,跋云:灵岩一名象山,其势右旋,作象王回顾状。有亭翼然,出于林杪,为监寺劭公所创,予命名曰落红。盖取“象王回顾落花红”之义也。时圆照住灵岩,公寄以偈曰:“一见颙公悟入深,夤缘传得老师心”。
落红亭的对联“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上句虽取法儒家的义理,但其背后所指当是佛法,指引学佛之人有彼崇高的境界存在,而下句正好又用禅宗的公案回答了修到这种境界的次第,不可谓不渊深,这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圆融的证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