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突然发现我们的死,对别人而言无关重要! ​上个月老张走了。他是小区门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老头,每天早晨七点准时支摊。那天早上摊子没摆出来,下午就有人把共享单车挪到他的位置上。第五天新来的修车工已经在擦洗他的工具箱,工具箱盖上还沾着老张常抽的红梅烟灰。 ​表姐的闺蜜上吊那天,朋友圈刷屏式哀悼。三天后大家开始晒美食自拍,半个月后有人问"那个穿蓝裙子的姑娘是谁"?她的工位早就坐着新来的实习生,连办公桌贴的便利贴都被保洁阿姨撕干净了。 ​菜市场卖豆腐的王婶突然脑溢血,她的豆腐摊空了两天。第三天来了对年轻夫妻卖凉皮,不锈钢台面擦得锃亮,盖住了二十年积攒的豆腥味。老主顾们抱怨了两句豆腐西施换人,转头就跟新摊主讨价还价要加辣子。 ​参加完同事葬礼坐地铁回家,听见他带的实习生正跟人语音:"我们主管挂了,明天肯定要换新领导"。车厢里飘着炸鸡排的味道,斜对角小孩在手机上看吃播,咯咯笑出声。死亡像滴进池塘的墨汁,还没晕开就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殡仪馆墙上的挽联被风吹落半截,保洁员扫走时嘟囔"这浆糊质量真差"。花圈上的白菊没谢就被装进垃圾车,和早餐店的塑料袋、奶茶杯挤在一起。司仪在告别厅外边抽烟边刷短视频,笑声从口罩里漏出来。 ​网友"沧海一粟"说:"我爸去世第二天,公司领导打电话问能不能提前退租宿舍。""晴天小猪"留言:"外婆百日祭还没到,表兄弟已经在争老房子的拆迁款。"最扎心的是"北漂十年"的评论:"请假回老家奔丧,组长说项目进度不能耽误,让我视频参加追悼会。" ​葬礼上哭得最凶的亲戚,散场时讨论着去哪家饭店聚餐。守灵夜的长明灯还没灭,麻将声就从隔壁房间传过来。死亡像场不得不演的戏,演员们急着卸妆下班。那些说"节哀顺变"的人,其实早就顺溜地把悲哀折叠收好。 ​或许我们都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办公室缺了你立刻有人顶上,家庭群里少个人马上能拉新成员。社交账号变成灰色,大数据立刻推荐相似好友。连墓园都有使用期限,二十年不续费骨灰就得让位。 ​那些深夜痛哭的瞬间,清晨就会被早高峰冲散。精心编辑的遗书,可能变成短视频的素材库。你说要留在这世上的痕迹,不过是别人茶余饭后的三两句闲谈。既然如此,我们还要拼命证明自己存在过吗? ​看着手机屏幕反光里的自己,忽然想问:如果明天消失的是你,会有多少人真正心口发疼?是哭三天就笑的朋友,还是边吃着你囤的零食边翻你遗物的室友?当我们为别人的离开唏嘘时,到底在惋惜生命,还是在恐惧自己也会变成无关紧要的尘埃?刷到这条动态的你,敢不敢在评论区说出真话?#人生故事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