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咯咯格咯咯

    这个人太会写爱了。 没什么华丽辞藻,就是要换一百种方式说爱。#情书 #推荐书籍 #美文 #给souler安利一本书 #安利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分享:《消失的13级台阶》 作者:高野和明 1、一本出乎意料好读的日本推理小说。最初知道是因为罗翔老师的推荐,果断入手。 2、讲述了一个刚出狱的“杀人凶手”纯一(因为过失杀人蹲班房),被曾经的监狱管教官南乡雇佣,帮另一名“死刑犯”洗清冤屈的故事。前五分之四的篇幅,细节铺陈有力,叙事与人物反思交错;后五分之一,开始反转,高潮迭起。 3、故事发展过程中,贯穿着对日本死刑制度的讨论和思考,来自一群对死刑最有发言权的人,曾经的死刑犯、死刑犯的管教官、给出死刑判决的检察官等等。每个视角都值得琢磨。 4、书里有比较详细的日本90年代的死刑执行流程,并没有血腥描述,而是着墨于对各环节工作人员动作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很精彩。也提供了一些平常人无法触及的视角。 5、里面有不少隐喻,比如13级台阶,比如不动明王。值得琢磨。#推理小说 #推荐书籍 #给souler安利一本书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特别想要分享一段打动过我无数遍的话—— “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又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不舍。我知道,我是无法成为你的伴侣,与你同行。在我们眼所能见耳所能听的这个世界,上帝不会将我的手置于你的手中。这些,我都已经答应过了。” 这段话来自一篇散文《四月裂帛》,台湾作家简媜的作品。我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没有前因后果,突然间就被打动,然后共情了。对我而言,可能只有某个影子和某个瞬间,值得这么去记述。 大概是太美好了。美好得再怎么珍惜都会觉得浪费吧。#情书 #朗读 #美文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试着发了一些读书笔记,没想到喜欢看书的朋友这么多,这是近期在看的书~大家有看过的随时交流呀!期待,嘻嘻。#看书 #书籍 #读书打卡 #坚持阅读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分享《暴雨下在病房里》 作者:苏方 1、看书名以为是苦情中篇小说,实际上是十几个短篇小说组成的合集。第一次读苏方,这人不刻意表现文采,措辞亲和,却力量无穷。 2、小说讲了十几对男女的非正常情感关系。第一篇就能入坑。波澜不惊的表达里暗潮汹涌。这是苏方文字的魅力。 3、最喜欢某些篇章男女主来去的对白,里面的人也机灵,都能听出对方的潜台词。过招的时候很直白不含蓄。但没有读出什么恨,即使杀人都被描写得很平淡。 4、几个篇章里有第一人称的信和表白。最开始有看朱生豪的感觉,也感动,但后来觉得还是朱生豪矫情一些。读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两个人设,一个克制的女性和一个细腻的男性,平时不爱说话只爱写信的那种。 5、整个阅读量不大,短句多,很好下咽。两三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晚上,或者坐个飞机的时间就能看完。 6、近期最推荐的一本书。#看书 #情感 #怦然心动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沧浪之水》 作者:阎真 1、官场小说,豆瓣上官场小说TOP1,咱也不知道怎么排出来的。说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那个年代的称谓)进入机关,最开始恃才傲物,被现实狠狠打脸了之后,开始“变异”后来上位的故事。 2、挺俗的。43万字的长篇,能让人看得下去的唯一原因是叙事足够流畅,跟水词儿似的,一直在讲故事。当然,看小人物的得志史确实会产生爽感。但令人不适的地方是,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来自于主人公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剖析,那种所谓高知的酸溜溜志气,显得矫揉造作。 3、情节推进线索也简单,属于猜得到下文的谋篇布局。人物塑造相对脸谱化。 4、B站上有些所谓对此书的解读,摘取出一些官场中的细节被来回咂摸,个人对这种小题大做的过分揣度非常反感。 5、如果有空,如果在机关里工作,可能本书值得一读。但个人不是很推荐。还不如看《侯卫东的官场笔记》。 6、另,人还是需要一些人生导师精神导师的。#书籍 #读书打卡 #坚持阅读 #沧浪之水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分享:《365日创意文案》 365个文案,对应一年365天。 适合内心柔软的人。像心情日历,每天翻开不一样的文案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po一些里面的具体文字给大家吧。 4月13日 “你变样了呀?” 听到这话固然高兴,但也想听人说,“你这样就好”。 11月24日 可以重新站起来的家伙,比不会倒下的更强大。#书籍 #坚持阅读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



用户:咯咯格咯咯

    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如果你正在经历抑郁或者状态不太好,那推荐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故事讲述了状态很差的蛤蟆先生在好朋友的鼓励下,去看心理医生,最终被疗愈的过程。 这书适合:对自我要求很高,经常不快乐的人;被家庭或者工作环境的某个权威榜样深深影响情绪的人;时常照顾别人感受,却忽略自己感受的人;不擅长释放情绪,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发脾气的人。 这本书的主角“蛤蟆先生”就是这种人,从小被家庭环境严格要求,被家庭权威掌控着喜怒哀乐,把“自我”变得非常渺小,以至于离开了家庭环境后,还不停被生活中出现的“权威榜样”掌控着,导致越来越失去自己,失去快乐。 看这本书像做了一个心理按摩,让你在“旁观”蛤蟆先生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照着想清楚自己的内心和情绪。 其实,蛤蟆先生拥有的是相对富足的人生。有大家都羡慕的富裕生活。但是,这本书再次告诉我们,富有不等于幸福。人能够感知到的幸福是有阈值的,钱和地位都不能直接提高这个阈值。 试着给每天的自己打打分,1-9。先认真体察自己,再认真体察生活。其他事儿不值一提。#书籍 #心理医生 #人性 #知识分享官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