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ense8

    半夜3点半,心悸醒来,辗转不能再入梦,坐起来轻声去客厅拿回手机,查看病因。心血虚,需要对症坚持补血,改善作息和运动。 又看了会儿前辈的书,对比反思工作日常。关于午读,已比平日早到10分钟,还不够,应在学校开门之后第一个进教室。还有,从今天起,把书带到学校,与学生同读。班级阅读记录卡上,补上自己的名字。 至于家校沟通、班级表扬、个人提升等等,又有了一些新的启发和动力。盘桓于心的班级公约制定,还未付诸行动。这本是班主任的事,但是学校喊了好多年,也没有落实。领导意识松,老师也大多觉得麻烦,因此班级多是随意和专制。这事要和班主任沟通,必须提上日程,没有规则入于心,行不远。 课间的跳绳练习很振奋,半天就有半天的进步,琢磨教练的动作规律,不多时就会了,教练还夸学得快。 白天还有信息技术培训,又是新的平台,真是“天下苦平台久矣”,这个还没用热,又换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该应付应付,保留适用的。 有事做,心悸好像就没那么明显。该躺会儿养神了,又是新的一天。 >>阅读更多



用户:Sense8

    临下课还有十分钟,本节课目标已完成。问问学生想聊点啥,学生想听我小时候的趣事,就拣了上小学时候的三两件事让大家开开心。不能拖堂,班里的娃儿多人多次提出意见,所以准时下课。 轰轰烈烈的开学第一周结束了。 这种久违的“心流”状态印象中似乎只在初中出现过,满脑子都是怎么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听名师备课,读《民主主义与教育》,和deepseek反复对话,每日写教学反思,班级群里发周报,表扬本周课堂表现优秀和敢于向我提意见的孩子。听校长的建议,速度买了小蜜蜂。周末作业布置得很少,嘱咐他们用心完成,腾出时间阅读和休息。 课后服务选了“苏东坡”这个专题,寒假读了王水照版的《苏轼传》,一是有些底子,二来也是私心,想借这个机会用一把“费曼学习法”,借ds神力,形成自己的一套关于苏轼的框架建构加以内化,学生也亲近了这个人物。双赢。 神奇的一周,竟然一点没有生气,也有严肃和惩罚,重写作业、站到墙边上课、拍拍脑袋。好像进入了另一个空间,没有焦虑,只有兴趣和关心。当然没有忘记关注自己的身体,入了佳明255,督促自己运动和休息。 此刻独坐在办公室里写下这些,脑子有些昏昏沉沉,只当“欲辨已忘言”吧。5年前的夏天,海明威这句我求而不得的话,终于不用向往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