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陈英俊

    临近春节,完成了蛇年最后一个订单,并亲自送去客户家,算是一个圆满的交代。 从客户家告辞离开,人还没有走到停车场,那位先生就发来微信,他深情地对我说:陈老师,真心感谢。每次帮我圆梦。 而这个瞬间,应该就是我一直在坚持的理由吧。 这张小床是客户为他女儿定制的,小朋友刚上一年级,逐渐长大,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作为我的资深粉丝,这位先生家里已经有了不少我的作品,甚至连孩子都知道:这是老陈给我做的床[鬼脸] 我想,很多年以后,当她长大成人,她或许还会记得曾经有个又帅又迷人的伯伯为她亲手制作过一张床,而她的那些好梦可能都与此有关。每当我想起自己做的一些东西能够被人喜欢,并且陪伴那家人很久的时间,我就觉得激动和开心,我喜欢木作,它不仅是木头与木头的连接,更是人与人的连接 >>阅读更多



用户:陈英俊

    四徒弟是从广州搬来武汉的,为了跟我学习,他就住在木工坊附近,租了间小房子。 每天,他几乎都待在工坊里,安静地忙碌着。他很有天赋,也很努力,虽然现在的作品还带着些许稚嫩和模仿的痕迹,但这只是开始。 年轻的他心里装着一份纯粹的执念——想成为一名值得骄傲的手艺人。这样的决心,恰恰是最宝贵的。时间会慢慢磨掉青涩,也会赋予他更多的厚度和惊喜。手艺人的路,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踏实、倔强,带着一种对未来的笃定。 这段视频是他在制作这个化妆品小柜时为自己记录下的,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看到这段时间,我想,他会骄傲地说,这是我来时的路。 >>阅读更多



用户:陈英俊

    木匠的日常生活,是一场与木头的默契对话。天刚蒙蒙亮,他便起身,轻手轻脚,不惊扰屋内的人声。屋外露珠未干,空气里带着些湿润,他的手却已经摸上了那熟悉的锯柄。 木料堆在作坊里,有的粗大,有的纤细,像一群性格各异的老友。木匠看一眼,心里已知哪块适合做桌,哪块能削成一把椅背。锯子下去时,木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服了气,又像隐约的低叹。他不急,稳稳当当,力道不多不少,仿佛木头的脾性他全然知晓。 阳光从小窗洒进来,斑驳地落在案台上,和他粗糙的双手交织着。刨花一圈圈卷起,像木头吐出的秘密。那是木匠的满足时刻,似乎每一刀都是某种释放,也是某种创造。 日子周而复始,听起来平淡,可木匠心里是知道的:一块木头能做成什么模样,哪里该收,哪里该放,他心里自有分寸。这分寸,就是他和时间磨出来的。 傍晚时分,活计做得差不多了,他会摸一摸刚完工的椅子或桌面,手指从一边滑到另一边,像抚摸老友。日子过得静,但不空。木头养活他,他也让木头有了别样的命。 木匠的生活,说不出轰轰烈烈,却像一块老木头,带着自然的纹理,越看越觉得踏实。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