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线不知名卑微劝学souler
内容多为先秦时期儒墨道法,以儒为主
虽说本人是哲学专业,但文史哲不分家,故均有涉及
兼有读书笔记、偶尔碎碎念
笔力不逮、文采不及在所难免
有想看的更新内容请大胆Q俺,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
不能忍受像陈列的商品一样被评头论足、盘东问西,询问年龄职业身高体重感情状况等,不读不回见谅
无意关注任何一个人,请慎重
一路走来收到许多国学爱好者的赞赏和肯定,但我始终觉得受之有愧
我的恩师曾像启明灯般照亮我指引我温暖我
而我,做一只萤火虫便足矣

三十六线不知名卑微劝学souler
内容多为先秦时期儒墨道法,以儒为主
虽说本人是哲学专业,但文史哲不分家,故均有涉及
兼有读书笔记、偶尔碎碎念
笔力不逮、文采不及在所难免
有想看的更新内容请大胆Q俺,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
不能忍受像陈列的商品一样被评头论足、盘东问西,询问年龄职业身高体重感情状况等,不读不回见谅
无意关注任何一个人,请慎重
一路走来收到许多国学爱好者的赞赏和肯定,但我始终觉得受之有愧
我的恩师曾像启明灯般照亮我指引我温暖我
而我,做一只萤火虫便足矣
大钟寺,又名觉生寺,雍正时期依皇帝敕令建造,所以山门抬头可见“敕建觉生寺”字样。是历代皇帝往返于西郊与紫禁城之间的关键节点,所以大钟寺除了承担祭祀祈雨的功能,也是皇帝停驻休整的场所。 大雄宝殿门口的铜鼎也值得讲一下,基底是石雕的莲花托,足和耳的部分都采用象首,让人欣赏的时候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巧思。莲就不必多说,与佛教有不解之缘。至于象,是佛的四大瑞兽之一,与猴、兔、鸟共同构成和睦四瑞,常见于各类雕塑、壁画。 言归正传,开始讲钟。大雄宝殿的东配殿作为“阅古钟林”展厅是名副其实的,各色的铜钟或铁钟,以悬挂的方式分列两侧,墙壁上贴文辅以介绍,从产生发展历史、形制功能沿革无所不包。以魏晋南北朝为界,此前的合瓦式编钟主要作为礼器乐器,魏晋南北朝以降,随着佛教的兴起,钟开始被赋以法器的功能,频繁出现在寺庙及道观之中,这种横截面为正圆的筒形钟,被历史学家称为梵钟。 钟林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口刻有“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虔铸”的钟,其实太监铸钟是很常见的,因为他们依制死后不得葬入祖坟,所以生前出资造钟,一是为了累积功德,二也为了晚年死后有归所。这口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钟身微微倾斜。据志愿讲师介绍,这口钟在铸造时没有找准重心,钟壁一面厚一面薄,导致它无论如何悬挂都不能摆正位置,一如魏忠贤的生前处事和死后骂名,所以这口钟虽然是残次品,但是并未被销毁,以此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说到警钟长鸣,有一间配殿专门做了廉政主题教育展览,甚至逼真的还原了铁窗泪的场景,里面的电子屏幕上一些落马的官员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有趣到让人会心一笑。 再往里走就是有名的大钟楼了,门匾“华严觉海”是乾隆皇帝的真迹,钟楼整体上圆下方,代表的是天圆地方。钟楼里面悬挂的永乐大钟享有钟王的美誉,原因有五:一,形大量重,历史悠久;二,非凡卓越的声学特性,据载“声闻数十里,其声谹谹,时远时近,有异他钟”;三,科学的悬挂方式;四,铭文遍布多大23余字,为世界之最;五,铸造工艺高超。以上称为钟王五绝。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12月31号永乐大钟都会被敲响,敲法是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重复两次,总计108下。关于108下有两种解释,一是代表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候,合计108,代表一年轮回,有辞旧迎新之意。二是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钟声每敲响一下,便消除一个烦恼,钟声毕则烦恼尽。 博物馆不愧是博物馆,除了能赏景散心,还能增长知识,剩下的细节我就不再介绍了,等待大家自行探寻 >>阅读更多
西哲史(40)
阿那克萨戈拉之生平
阿那克萨戈拉出生于小亚细亚的一个城邦,在青年时期来到雅典并定居,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9年的哲学及科学思想的研究。时逢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期,哲学中心也逐渐向雅典转移,而阿那克萨戈拉可以说是第一个把哲学介绍到雅典的人,因此,他虽然不是雅典公民,但却是雅典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哲学家。
至于他的才能和学问,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学生来了解一二。第一位是伯里克利,雅典民主制的改革先驱和城邦领袖,被诸多思想家称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政治家。学生之二欧里庇德斯更是希腊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悲剧诗人,创造出了如《美狄亚》等经典作品,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从这两位学生取得的成就中不难看出,阿那克萨戈拉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拥有极高的造诣。
不幸的是,阿那克萨戈拉晚年被反对伯里克利的改革者冠以“不敬神”的罪名,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他的学生伯里克利通过多方周旋,才使得这场闹剧以缴纳罚金并逐出雅典城邦落下帷幕,阿那克萨戈拉晚年在流浪中郁郁而终。这让我们联想到和他有类似遭遇的苏格拉底,同样也被人以“不敬神”的罪名状告法庭。然而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不公的待遇并非偶然的巧合,也不能以政治斗争含糊概括。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古希腊哲学发展到高峰期时,明显表现出一种阳春白雪的意味,和希腊民众普遍信仰的奥林匹斯多神教背道而驰,表现出一种无神论的倾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包括阿那克萨戈拉在内的诸多哲学家,是当时古希腊文化的反叛者。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苏格拉底那里还会再次强调,相信到时大家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西哲史(37)
恩培多克勒之四根说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到鼎盛时期的自然哲学。不过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简要回忆一下早期自然哲学所坚持的观点,他们分别提出水、气、火作为万物的本原。除此之外,由于希腊神话中大地是万神之母,所以有人提到以土为万物的本原也不足为奇。恩培多克勒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把水火土气四种元素作为万物的本原,他认为这四种元素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构成世间万物,并且每一种元素都是永恒的,四者之间不可相互转化。
恩培多克勒之所以把这四种元素综合起来,而非再去寻找第五种元素,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把它与方位东南西北、季节春夏秋冬、性质冷热干湿联系起来且逐一对应,力图借此来表现整个世界。
有人会对恩培多克勒这种综合嗤之以鼻,但是四根说绝非我们想象中的四个元素简单叠加,它代表了探索本原在思维方式上的一种重要转折。我们继西哲史(四)后再次提到这一点:两个不同时期的自然哲学追问本原的方式是不同的,分别采用了还原法和抽象法。此前的自然哲学家无论主张水、气、火何者为本原,他们追溯本原的方法却是一致的,都寻找一种时间上的开端,认定本原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并且可以与万物相互转化,这就是还原论。比如泰勒斯说万物都源自于水,最后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同样是如此,火转变为万物,万物转变为火。但恩培多克勒与此完全不同,他不再追问世界最初如何,而是关注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追问世界的空间结构。从时间上的还原到空间上的抽象,这种跨越是意义非凡的,而且相比于前者的不可考证,后者是可以通过观察证实的,更具有科学的意味。
恩培多克勒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并且影响深远。普罗塔戈拉把客观的一变成了主观的多,恩培多克勒延续了本原数量的多元论,同时坚持本原的客观性,后续的自然哲学们在本原问题上大致坚持了客观的“多”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