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兜兜

    最近有点忙,好久没更新我的小说了,上班,带娃,考试……一地鸡毛的生活还得继续,半夜醒来睡不着,趁周末抽空更新一下,我慢慢悠悠的讲,娓娓道来,你们随性的读,喜欢的就点赞支持一下。 接着讲我记忆中的小学,村小很少有大型的活动,小学六年一共举行了两次大型运动会,去镇里的中心小学跟所有村小一起参加。只有那时我们会统一穿上夏季唯一一套校服,女生是白色衬衫短袖,蓝色齐膝背带伞裙,裙边镶嵌着一圈白条;男生是白色衬衫短袖和蓝色裤子。在运动会那天父母会破天荒的给点零花钱买雪糕零食。运动会当天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各个学校的学生在大操场周围席地而坐,为自己学校的参赛运动员欢呼呐喊助威。我还记得我六年级时弟弟一年级,学校通知第二天开运动会,给了我俩零花钱,给了弟弟七块钱,我忘记给我多少了,肯定没弟弟的多,那时已经是笔巨款了,结果当天听天气预报说有雨,改天举办。结果弟弟把七块钱都花掉了,回家挨了顿胖揍。我没花,有点幸灾乐祸。还有一次,上一年级的弟弟胆小上课不敢举手去厕所,大便拉裤兜子了,走着外八字一路走到家,我乐了一路,实在是忍不住。 还有一次是镇里举办绘画大赛,让每个村小推荐学生去参加,我一直很喜欢画画,老师觉得我有天赋,美术老师,也是我的远房亲戚舅爷,骑着二八自行车,让我坐在前大梁上,载着我去了中心校。到那坐在教室座位里,老师给发了张画纸,说画什么都行,随便画。我掏出自己带的视若珍宝的12色水彩笔,花了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看到前桌拿着一把铅笔画了一幅立体的素描静物,我觉得他画的真好。当时内心就感受到了城镇孩子和农村孩子视野的差距。当然最后比赛结果也可想而知。后来长大才知道,一定是他在校外报了画画课学了,而我们,而我,自始至终到现在为止,没有额外花过一分钱上过校外课。小学的仅有一对篮球架的操场是我们的乐园,周围的一圈手腕粗的小树也变成了我们的娱乐设施,经常握着两棵小树翻跟头,树下的土地被我们踩的平整而光亮。小树上用小刀刻了很多童年的懵懂,一个个藏在心中不敢说出的名字。 我也刻了丰,多年以后再回去看,树长的又高又壮,树上的那个名字和心中的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越来越不清晰。 小学还有些有趣的记忆,大夏天,老师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书都掏出去,背着空书包去很远的树林里,男老师扛着大板锹,从树林里挖下一块块带土的草皮,对,就是你们想的那样,让我们把草皮装到书包里背回学校操场,老师们再一块块拼起来,拼出来一块长方形的天然草坪。书包里都是土渣子,抖好久也不干净。但是后来每每看到那一片绿,还有点自豪,因为其中的某一块,是自己出力背回来的。 那时都是学生自己值日打扫班级和操场,不像现在低年级要家长或老师打扫班级。班级里都是土地面,小时候扫地扫把很使劲。扫完尘土飞扬,一定要撒上一圈水。冬天下雪学生都自觉的从家带上铁锹和扫把,叮叮当当的拖着去上学。秋天我们也有一次组织集体去玉米地给老师掰苞米,也去给班主任家糊过窗户缝。 我在家父母是不舍得我和弟弟去地里干农活的,只是农忙时在家里做个饭,喂喂鸡鸭猪狗。当时很多同学春种秋收是要一直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的。一场农忙过后风吹日晒黑的像煤球。我们很少去地里,有时往回拉玉米时需要我们去搭把手,我顺垄沟开过拖拉机。他们喊走我就走,他们喊停我就停,因为要把几米远一小堆一小堆的玉米装上拖拉机斗拉回家。当然现在科技发达已经基本机械化收割了,不用人工掰苞米也不用装车。其实父母对我和弟弟还算好,只是跟弟弟比起来给他的爱远远多于我。我记得我9岁就会做饭了,农村的灶台太高够不着,要踩着小板凳做饭。那时大米饭都是捞的,我家有个电饭锅但是不常用,先把一锅水煮沸腾,再把大米淘洗完放锅里,接着烧火,待到再沸腾米能掐动,用笊篱捞出来盛盆里,把锅里米汤淘净倒掉,再做菜,填汤,放上锅叉,再把捞出来的米饭盆放锅叉蒸一次,待到开锅就饭菜都好了。农村的大铁锅做的饭菜格外好吃。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