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不合群》二
而内向的孩子,会一切相反。
印度心理大师奥修评价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内在是没有的,只有外在,而事实正好相反。但是,他们称内向的人是病态的,他们称静心的人是病态的。”
甚至还有人宣称,内向介于变态和失败之间。但这些偏见,都来源于自身的无知。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自曝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他曾经也为自己的内向而苦恼过。
上大学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强迫自己和他人多交流,刻意变得风趣幽默。
结果,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异性缘也一下子变得很好。表面上看来,他确实变得更为“外向”了。
武志红后来总结说:“外向而幽默的‘我’只存在了四五个月时间,后来我觉得好累,也觉得那不像是我自己,于是又变了回来。”
其实早有研究发现,内向是一个人伴随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一切想让孩子变得不内向的努力,都只能是白费心思。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第一个提出了内向的概念。
可他从来也没说过,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要差劲。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个十分内向的人,而且一直专注在自我的世界中。
正如纳博科夫所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内向,即对自己内心活跃的思考和幻想的兴趣;外向,对外面的人和可见之物的兴趣。”
只不过,内向的人,转向内心的力量更为强大而已。
现代心理学家发现,内向的人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交际活动会让他们消耗很多精力,会让他们感觉到疲倦。
外向的人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来获取能量,而内向的人则需要独处来获取能量。
内向的孩子,安静独处,并不是在逃避什么,他们只是想充充电。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他从小体弱多病,再加上父亲一度生意破产,生活变得艰难,使得他性格十分内向。
不过内向的他,反而拥有坚毅和专注的品格。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跟随父亲去工厂做炸药实验。他的童年,几乎全部是在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的。
正是因为他内向的性格,才能让他在一生中,始终对炸药研究保持长期的专注。哪怕弟弟因他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爆炸事故而去世,他也没有放弃他炸药研究的梦想。
最终,他终于凭借自己内向性格赋予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影响,同时也收获了巨额的财富。
除了诺贝尔以外,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芬奇、比尔·盖茨等一大堆天才人物,他们都属于性格内向的人。
学者苏姗·凯恩在研究了大量内向者之后,说:“内向者天生善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使他们拥有高超的洞察力与理解力。他们善于将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否定。”
罗永浩说:“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世界。”
其实与一般世俗的偏见相反,内向的人,除了销售岗位以外,在其他职业上相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并没有劣势。反而在一些需要创造性、创新性的工作上,内向的人会更有优势。
孩子很内向,确实会让许多瞎操心的父母感到焦虑。
但其实,内向并不是缺点,也并不是需要被纠正的问题。只要孩子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能够进行正常的交往活动,没有社交障碍,就毫无可担心之处。
内向的孩子,他们自己的世界,就已经足够丰富和精彩。父母的干扰,甚至想要强行改变,不仅终究会以失败告终,甚至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困扰和伤害。
无论孩子性格内向也好、外向也好,无论孩子的性格能不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前程,孩子能悦纳自己,过好幸福快乐的一生,这难道不是大多数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吗?
《优秀的孩子,都不合群》一
朋友小王性格很内向。小时候,他的内向性格,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
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待在屋里看书,而不是跑出去和一大群小朋友嬉闹;
喜欢一个人待在一旁思考许多无聊的问题,而不是和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聊天;
亲戚来串门,对他表现得过分关心,他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会找借口故意避开;
老师问问题,他几乎从来不举手,虽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能勉强回答上,可他并不是很喜欢被一群同学注视的感觉……
后来,有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他妈妈:“这个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小王的爹妈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好有道理,决定要想办法培养他,让他变得不那么内向:
亲戚聚会,要强迫他在聚会上多说话,哪怕他觉得没啥可说的;在路上遇见老外,要强迫他去和老外用英语对话;小王窝在屋里看书,爹妈也会在耳边叨唠不停,非要逼迫他走出门去活动……
小王感到很烦恼,后来终于忍受不了,和爹妈大吵了一架。老妈却指着他大骂起来:“看你性格这么内向,以后会有啥出息!”
这个世界,对于性格内向的人,大多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小王的父母,只是延续着这种偏见而已。
诗人西川曾说:“带头鼓掌的人可能会有非凡的一生,性格内向的人只能重复别人的笑话。”
在不少父母的眼中,外向的孩子,擅长交际、口才过人、待人热情,更容易讨得他人的欢心,长大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人生也更为顺利与幸福。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发脾气》四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派克曾经这样说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一定要学会生气。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愤怒的情绪。有时候需要委婉,有时候需要直接,有时候需要心平气和,有时候不妨火冒三丈,生气一定要注意场合、时机和人物。
很多人直到青年乃至中年时期才学会生气,而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生气,要么是一味地只顾自己发泄,要么一直隐忍着憋成内伤。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生气,对下属怎么表达愤怒,对上司怎么表达愤怒,对家人怎么表达愤怒,这些都是有技巧的。
有了愤怒的情绪,千万不要去压抑。弗洛伊德说,从表面上看,抑郁症病人从不表现出愤怒,其实遇见很愤慨的事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充满了愤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
有了愤怒一定要表达出来,长期的压抑,长期的心情郁结、生闷气,只会带来抑郁症或者其他的身体疾病,学会表达愤怒的情绪,尤为重要,要知道,按照能量流动的定理,被压抑的东西一定会找到自己表达的出口。
压抑的情绪得不到表达,癌症就会替你表达,抑郁症就会替你表达,还有很多很多的疾病会替你表达。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发脾气》三
发脾气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表达,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很多人会觉得我要是再忍一忍可能对方就会知道收敛了,这样的想法极端错误,因为你的忍不光不会让对方知道感恩,反而是在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所以,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当有人因为你的好脾气不断冒犯你的时候,当有同事因为你是新来的员工而不断欺负你的时候,当有人骑在你头上拉屎的时候,你不能一直沉默,不能一直逆来顺受,更不能一直毫无作为。
你必须勇敢站出来,你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对他们吼一声:“我操你大爷,老子也是有脾气的!”
然而,发脾气不是一味地只顾自己发泄,发脾气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愤怒,要学会义怒。
记住,你一定要尽量客观地描述对方对你造成的伤害,具体是对方的哪些言行使你愤怒,把重点放在表达你的感受上面,强调事情的严重性和对你造成的伤害。
亮出你的底线,这样就够了,到这里就要打止了,千万不要再进一步地恶毒指责、攻击对方,这样会造成对方的伤害。
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但是有的人表达愤怒会伤害到别人,而有的人表达愤怒不会。所以,愤怒不会伤害到别人,不正确的表达愤怒方式才会伤害到别人。
后来,我渐渐学会了义怒,按照经理说的,该你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的时候,你必须要拍桌子、吹胡子瞪眼。
我的组员发现我对待他们的态度有一点点不同,慢慢的,我也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工作上我对事不对人,该发脾气的时候就发脾气,私底下我还是和他们打成一片,不会在他们面前摆架子、耍威风。
于是,他们也不再犯错,知道我会发飙,有脾气,所以工作越做越好,私底下我们的关系也很融洽。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发脾气》二
后来我再也没有理过他,我们之间的友谊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他的骄傲和自信,他的肆无忌惮表达,他想发脾气就发脾气,他想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就可以说出来,这些就像是一根根毒刺,深深地刺痛到我的溃烂之处,让我剧痛无比。
相较之下,我只会隐忍,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或许我就是俗话所说的没脾气的“烂好人”。
其实,我和他之间有很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去参加社团活动,一起去足球场晨读,在我喝醉酒的时候,他会细心照顾我,在我没有学习斗志的时候,他会不断鞭策我。
可就是因为我不会发脾气,不善于表达自己,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所以才导致这一份珍贵的友谊没有延续下来,时至今日,我仍然后悔不迭。
经历了那件事,我不会发脾气的性格一直都没有改善,这样的我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后来因为一件事情才出现转机。
我那时因为业绩好,被公司的经理提升为一个小小的组长,然而新上任的我,却管理不好这几个人的团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没有脾气,我手下的人知道我是一个软性格,即使他们犯错,我也不会去严厉批评他们,这样导致他们都骑到了我的头上,丝毫不给我面子,于是他们一直肆无忌惮地犯错不断。
直到后来,经理听闻我的事情后,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就是这一场谈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现在仍然记得他对我说:“有本事的人都很会发脾气,没本事的人才会没脾气,你连表达自己都不会,算什么本事?老虎不发威,别人只会把你当病猫,你以为他们会把你的好脾气当成宽容吗?不会,他们只会把你当成懦弱!”
在他的帮助下,我才学会还有一个词语叫:义怒。义怒简而言之就是正义、合宜的怒气,正确地发脾气。
是神都会发怒,和尚也有怒目圆睁的时候,你看看很多庙宇里面供奉的神仙都是金刚怒目。所以,如果我们要在世上活出神的智慧之道,义怒也是必不可少的。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发脾气》一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或者你自己就是,每当别人对他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需要他发脾气的时候,他却不会生气,无不是退缩忍让,从不敢得罪别人,永远保持着特有的“好脾气”,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态度,不敢去表达自己的愤怒。
可是,你以为他真的放下了,他的生性就是这么豁达开朗吗?
没有,他的内心常常无法释怀,一直压抑在心里,变得非常不开心,等到不开心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
很多人脾气好不是因为他有多包容你,而是因为他当时根本不懂得发脾气,运用情绪及时表达愤怒的意识他是丧失的,所以他并不是天性豁达,而是情绪表达的功能出了问题。
你说我为什么这么了解,因为我以前就是这种好脾气的“烂好人”。
以前我有一个玩得特别好的朋友,我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听同一个乐队的歌,我们之间无所不谈,形影不离,可是他这个人占有欲很强,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刀子嘴豆腐心,说话丝毫不留情面。
我和他经常爆发矛盾,后来因为一件事情绝交了。
那次,我们因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他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停地指责我:“你就是自以为是,别人都是错的,只有你才是对的。”“你就是这么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管别人的死活。”
他的声音很大,语气之间充满了恶毒的嘲讽,大家都盯着我,等着看我的反应。
尼玛,我无非就是表达了一件事情的看法,又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用得着这么恶毒地攻击别人吗?
我当时心里很生气,特别想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想要把怒气发泄出去,可是我天生就是一个不会发脾气的人,当时要我发脾气,我根本发不出来,我竟然憋红了脸,低着头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