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弱者气息,从现在开始你就把自己当成一个超级大反派来培养,你活得越像反派,你的人生就越顺。这个当然不是让你去学坏,而是一场打破我们身上好学生思维的认知觉醒。所谓的好学生思维是什么?就是你在各种场合都要保持一个优秀者的人设,特别循规蹈矩,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擅长自我约束。你在学生时代或许能因为这个而收获一些夸赞,但在成年之后,你一定会成为那个容易被欺负的老实人。就比方说你在工作里边,因为你想跟大家搞好关系,你就被迫承担他们的工作了,你日常遭遇到一些不公的时候,你不想让别人觉得你斤斤计较你选择忍气吞声了,然后面对机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不敢接受,于是别人就抢占先机了。所以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内耗,越来越不快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好学生思维大多是来自于什么?孩童时代被驯化的生存创伤,从小被教导要听话要懂事,只有当你满足了父母的期待,你成为一个好孩子才能获得安全感,这种模式延续到你成年,它就成为你自我剥削的一个枷锁,你就不敢做真实的自己。相反的反派思维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生存智慧。 两点建议,第一个,你要目标清晰,就是对阻碍自己发展的情绪和事情,我绝不浪费一点时间,看那些反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冷血。不过度共情别人,不被情绪左右,也不因为人情世故瞻前顾后,看起来很叛逆不近人情,但实际上他们才是真的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有主体性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就专注在自己的目标上,任何会让他分心的事情一概不参与,而越是这样的人,他越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正如一句话这样讲,正派是为了道德而失眠反派为达成结果而狂欢。 第二个,我们要建立一个迭代的思维。好学生最容易出现的一个特质就是完美主义,你不能出错,不允许出错,落笔就要100分,所以你做任何事情都容易陷入到一种过度准备中,错过最好的时机。而反派他特别擅长一种迭代思维,就是不管我会不会我先坐下来再说,然后在这个过程里慢慢去优化,慢慢去改进,慢慢去迭代升级,所以你看反派们是特别自信的,不是因为他有多强,而是他敢想敢干。 我们这世界上是有一个规律,20%的人是掌握了80%的资源,老板他不会无缘无故的给你加薪,好的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所以建立好的目标就要放心大胆去做,人无完人,有问题就解决,有缺点去优化,你永远是可以迭代出一个更强的版本的。当你不再执着于好人的这个人设的束缚的时候,这就是你迈向真正的强大的开始。 >>阅读更多
认知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表象),看山不是山(解构),看山还是山(重构)。
社会是一张巨大的网,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有人终其一生困在表象里,有人挣扎着撕开假象,而极少数人穿透迷雾,看清本质。
三类人的状态,恰如禅宗所言:“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三重境界,不仅是认知的跃迁,更是社会阶层分化的核心密码。
第一重:看山是山——表象的牢笼
大多数人活在“看山是山”的层面。
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扁平的、直接的:明星的光环就是成功,热搜的话题就是真相,工资的数额就是价值。
这种认知源于感官和情绪的支配——眼睛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情绪被什么煽动,就追随什么。
社会底层的群体尤其如此,他们的信息源被精心设计的“饲料”填满:娱乐八卦、情绪化新闻、消费主义陷阱。
这些内容如同糖衣炮弹,让人在短暂的快感中丧失思考能力,最终成为规则的被动执行者。
表象思维的致命伤在于,它将复杂的社会简化为二元对立:富人与穷人对立,权力与平民对立。这种认知下的人,要么盲目崇拜权威,要么愤世嫉俗,却从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他们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大小,殊不知真正的世界远超出想象。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解构的觉醒
当一个人开始质疑表象,认知便进入“看山不是山”的阶段。
解构是这一境界的核心能力: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分析背后的逻辑链条。
比如,网红的高收入并非源于“社会价值”,而是其链接流量的能力;
义务教育的普及不是为了“人格健全”,而是为工业化培养标准化劳动力。
解构的本质是破除假象。
社会中的一切表象都是被精心包装的产物:法律是规则的显性表达,道德是统治的工具,甚至爱情和友情也被资本异化为消费符号。
解构者明白,世界的运行从不依赖表面口号,而是隐藏的利益分配和权力博弈。
他们像程序员破解代码一样,将社会现象拆解为“谁受益、谁操控、谁被牺牲”的冰冷公式。
这一阶段的痛苦在于,真相往往很残酷。
许多人解构到一半便陷入虚无,认为“一切皆虚妄”、甚至沦为愤世嫉俗的废人。
但真正的解构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重构。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重构的智慧
“看山还是山”是认知的圆满状态。
重构者不再被表象迷惑,也不沉溺于解构的批判,而是掌握规则、驾驭规则。
他们知道山依然是山,但看清了山的成因、结构和演化规律。
重构的核心是建立自己的规则体系。
上层社会的精英深谙此道:他们制定法律、定义道德、操控舆论,让底层在“自由选择”中自动走入预设的轨道。
而真正的破局者,要么融入规则成为分配者(如从打工人变为资本家),要么创造新规则颠覆旧秩序(如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
重构的最高境界是“和光同尘”。
真正的智者不会标榜清醒,而是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们可以适应容器的形状:在底层用情绪共鸣团结群众,在中层用逻辑说服合作伙伴,在上层用利益绑定盟友。
他们明白,社会的本质是“分配层”与“养殖层”的结构问题,而跨越阶层的唯一路径,是让自己从“被分配者”变为“分配者”。
认知的闭环
这三重境界构成一个闭环:愚者困于表象,勇者打破假象,智者重塑真相。
社会如同一场大型游戏,NPC(即非玩家角色)永远在既定程序中循环,而玩家通过升级认知解锁新地图。
普通人若想突破阶层,必须经历这三步:
先意识到“山不是山”——看清消费主义、奶头乐、道德绑架的陷阱;
再修炼解构能力—分析行业规则、人性弱点、权力脉络;
最终达到“山还是山”——在规则中游刃有余,甚至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认知的升级没有捷径,但有一条铁律:
你看到的,都是别人让你看到的;你能看到的,才是你真正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