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ZHeN
2025-01-15 23:38:04 晴
《鼠疫》
我们不在对错里,在时间和局势以及变化里。
对历史的感受一直都是故事性的,但是看完这本书,觉得历史是我们能够拿到的VIP抢先版剧本。共沐阳光,千百年而已,你你我我,有多大不同?
我们都不得不对经历过的事情讳莫如深,虽然比里厄那个年代有更好的传播和通信技术了。假设确无新鲜事,他所表达的那些,就当是我们表达的吧。现实远比神甫孩子之死和发疯的科塔尔要离谱一些的,但是没关系我们都共同经历了不是吗。
故事里最印象深刻的部分:
→里厄对塔鲁转述了帕纳鲁布道时讲的话之后,塔鲁说,他认识一位教士,这位教士在战争年代发现一个青年脸上的眼睛已被人挖掉,于是他再也没有信仰了。
“帕纳鲁说得对,”塔鲁说,“基督徒看见一个无辜的人被挖掉了眼睛时,这个教徒要么失去信仰,要么同意别人挖掉自己的眼睛。帕纳鲁不愿放弃信仰,他要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想说的。”←
我们确实是选择了,不是没得选,但是我们选择的时候,好似觉得只有一种方案。
其实选择了,不代表那个是想要的,也许是……“不然,失去的将会更多”。神甫可只能自己相信些什么,不然失去的将会更多。
很多时候,已经是坚守信仰,不是坚定信仰了,“坚守”有种悲壮感。
看似有的人拥有信仰,或者在传播信仰。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情,不用把信仰这个词语看的太过神圣吧,总要通过什么把人类的价值观归个堆,不然几十亿心眼子,谁不害怕啊。#读书 >>阅读更多
用户:ZHeN
2025-01-13 00:24:53 晴
《人类简史》#读书 看了一个月,比平凡的世界还花时间……因为这个月花时间get新技能啦。
这个简史,是真的很简单,通俗易懂,浅尝辄止,读起来相对顺畅,战争、经济、政治是我的卡点。好吧,这三个方面也都是我认识世界很重要的堵点。还好我现在认为衍化、意识、想象力才是认识世界最重要的东西。否则又要觉得自己啥也不是了。
我们都啥也不是,这样想想舒服多了。
有几个瞬间觉得,早点看这本书也许那个结论就不用通过经历和教训去总结了,直接获得答案更好不是吗。
以前觉得,事情就是这样。
后来觉得,事情一定有所深意。
现在觉得,事情就是这样。
探究过之后,不过了了。
只会看表象不行,但是分析了一圈,决定还是只看表象吧,偶然太多了,都扣上有深意的帽子,是非常容易焦虑的。
人文地理问,陕北喜欢带头巾是为啥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风沙,太阳晒,缺水……
答案是:能少洗头。
还好没问为什么头巾是白色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可能又要辩论,棉花是白色的,染色有污染,生活习惯,价格低廉……我想答案大概是显得干净吧。
开始对这些答案很不适应,觉得为什么不追究背后逻辑呢?
后来又觉得,好吧我接受了,我们太喜欢理由了,真象假象都想找理由。有时候把理由当成了答案。
对还没发生的事焦虑就想:事情“只是”这样
对发生的事反刍就想:都是两张嘴皮子一碰说出来一些伪装对方人性弱点的话语罢了。
不高兴就想:我正在经历情绪而不是事实。
自洽是生存命题。
书中说:大多数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就是由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这正是历史值得研究的一个很好的理由。
甚至我很想说,逻辑都是诡辩,哈哈哈哈哈,哪里有什么逻辑。逻辑可以使我烧干CPU但是不能使我相信什么。
活在梦里,怎么了?
有本事,你也造梦一个
祭出我喜欢的郭顶一句歌词
曾经我是不安河水
如今我是造梦的人
推荐《人类简史》以及《凄美地》 >>阅读更多
用户:ZHeN
2024-11-09 00:30:44 晴
卷入切身的关系时,你知道的道理用处都不大,因为每一个困境都需要行动,而你被蒙蔽的脑袋,让你做不出与所知道理匹配的行动。
那些家财万贯的人、那些成名已久的人、那些唱作俱佳的人、那些才情兼备的人、那些同甘共苦的人、那些正在觉醒的人……都一样。
处理不好某一种关系,并不会让你无法获得事业的成功,有时候成功,来自于趟平困难,有时也来自于无视苦难。不是-啊连他们都处理不好呢,而是-凭啥他们就能处理好呢。
今天看到麦麦笑,觉得她……可太像原来的我了……委屈涌上来先笑~哇哦,刺激。
当然可以理解,场面不好看了怎么办、让气氛尴尬怎么办、因此让别人难堪了怎么办……算了算了,笑大声一点就好了。
但问题是,如果这个掩饰,不告诉最亲密的人,那这个亲密的人用来干啥呢?为什么要考验对方呢?这种情绪必须被观察和理解到,自己心里才满意吗?
是呀,这是一种很爽的感觉,但是追求事事都要让别人发现并戳破,是不可能的,而且人们本能的会相信你掩饰,尤其是戳穿你还得出面安慰你的人。虽然说在这种时候,被观察发现追问猜透的爽感才能抵消被掩饰的委屈,可不是唯一解除困境的方法。为啥非要追求极致爽呢,先释放掉委屈才是正解呀。
我们要及时帮助自己消解,而不是等待有人来帮你消解。如果没人,就会冻住这个问题。那么如果你的亲密关系是顿感的,或者用假装顿感来逃避安慰你的过程的咋整呢?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么自己说出来才是最有效的。
如果对方安慰的敷衍怎么办?如果对方表示没get到不理解你的委屈怎么办?说出来也没得到想要的温情……(哈哈哈我回答不了,我也存在这种不确定感)
OK啊……我觉得至少这个旅程,多走了一站,起码下次有机会,你可以修正“如何有效安慰”这个问题,而不是还停留在,对方猜不透我这个点上。
那为什么,以前对方能发现我的困境,我的小变化、小情绪,现在不行了呢?我觉得,可能是,一方面以前可能初期情感关系还不稳定,本能的警惕促成技能点爆发,另一方面对方的关注点都在你身上,尽可能让你爽到才有机会接近你,再一方面对方希望你也学会这个技能并用他身上……现在不行了……估计是累的…猜测并处理要花费很多精力,稳定安全的关系里,确实需要节省一点情感精力吧?
这个时候如果对方回收了一些,你就要多给自己一点,慢慢平衡。如果对方完全不回收,你也会窒息。
在节目里看到的:
1.你不关注我,我拼命关注你。我身上啥也没有,而你窒息了,我委屈了……
2.我拼命关注你,你不关注我,那现在我只想关注我自己
3.什么?你?你什么你。
啊哈哈哈哈哈,太有趣了。
#再见爱人4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