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留胡男

    《十年》 最近重读了《明朝那些事》,上次读大概还是二十几岁,读到崇祯死后清军入关,大明朝的历史戛然而止。 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写徐霞客,也想不明白雪融化为什么会有声音,更不懂“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句话的含金量,二十几岁的我只觉得我们都应生而自由浪漫。 后来工作了,很多时候的烦恼,往往来自于面对无可奈何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既没有破釜沉舟豁出去的勇气,也没有彻底摆烂躺平的心态,纠结拧巴茫然中,疲惫的生活着。 我很确定,这不是我喜欢的生活,想过辞职,但我害怕自己会遗憾,会后悔。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句话到底有多难。 如果说喜欢是一种天性的向往,那现实就是一场漫长的权衡。难的不仅是“喜欢”本身,更是喜欢与现实之间的拉扯。 生活的绝大多数时刻,都在消磨你的喜欢,让你不得不在妥协与坚持之间反复挣扎。然后最后才明白,你不过是你自己生命的“局外人”。 我们都只是被生活裹挟着前进,感受着命运的拨弄,活在别人组成的世界里,也慢慢的成为别人的世界。 偶然的一个深夜,我听到了一句话“生活的本质不是选择,而是承受”。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就感觉一下戳到了我,因为所有人都告诉我“选择大于努力”。 也在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徐霞客。他一生追逐山川大河,似乎是一种纯粹的“喜欢”。可在“喜欢”背后,他所承受的孤独、艰难,未必比凡俗之人少。 喜欢的生活,其实并不是没有束缚与困顿,而是在困顿中依然选择坚持。 也许,这就是成长。从不甘心到与生活和解,从执着于“喜欢”到努力寻找意义。它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像一条漫长的河流,在岁月的冲刷中,悄然为自己找到了方向。 其实,人生从未有真正自由的起点,也少有完全喜欢的生活。所以我们得心怀热情,学会在权衡中坚持,在承受中生长,生活就会在不经意间变得深刻。 就像前一阵深夜下了雪,我站在办公楼下,第一次听见了雪化的声音。当年明月没骗我,雪化有声,唯心自渡。 >>阅读更多



用户:留胡男

    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快递终于收到,不能再满意了~拉萨之旅结束了,好好搬砖。。。 >>阅读更多



用户:留胡男

    《西行游记》一 列车临时停靠在甘肃渭源,离大学时支教的地方不远,记忆一下子回到2010年,那是最后一次乘坐长途绿皮车的回忆。 从那时起,往后的旅途大都是一个人出行。那年打着支教的幌子,实际是想去敦煌看一看,看看小的时候父亲寄来明信片的地方,看看父亲听沙鸣的地方。 本来20多个小时的绿皮车旅程,硬生生的被泥石流拖成了30多个小时,那时候iPhone电量还特别抗用,那时候还没有充电宝。西安下车,4个小时的长途车到泾川县,半个多小时的黑出租到街道镇。 那是一个洗澡需要步行半小时的地方,那是一个差一点要了我命的地方,那时候的我可以教孩子们语文数学自然,偶尔还掺杂一些历史政治,体育课带着他们做完操,伙同几个小男孩打台球的地方,那里有一只总是陪伴我的流浪狗欢欢,有永远吃不够的沙瓤大西瓜和牛头肉,还有那些吃上一块阿尔卑斯就开心的不得了的小孩子。多么纯真的夏末秋初。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们拉回到绿皮车。刚刚在餐车点了一碗面,20元,份量意外的充足,搭配着茶叶蛋酸豆角娃娃菜,几个红辣椒和青葱点缀,热腾腾的特别适合饿了一晚上翻腾的胃。很少在火车上吃饭,大概是动车惯的臭毛病。全文见图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