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雪隐鹭鸶飞始见
    司马迁曰:“古者《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观夫《诗经》三百五篇,风、雅、颂三体具备,皆以实录笔法写民生百态,此现实主义之滥觞也。 而《楚辞》则异军突起,以瑰丽想象与深沉哀思,开创浪漫主义之先河。屈子行吟泽畔,寄情香草美人,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尽求索之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尽显家国情怀。 夫《诗经》如素练轻纱,映照周代社会之斑斓;《楚辞》似霞光万道,照亮中华文明之幽深。前者以四言为骨,重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后者以楚声为韵,善用“香草美人”之喻,寄托高洁之志。二者一实一虚,一质一文,共构中华诗学之双璧。孔子弦歌《诗经》,以礼乐化人;屈子沉江殉国,以生命证道,皆彰显文化传承之重任。 读《诗》可明礼义,览《辞》能知气节。二者虽诞于不同时代,却同具“文以载道”之精神。 ———2025年3月6日记#诗词原创 #读唐诗 #诗词分享 #读诗词 #语文古诗文 #古诗诵读 #诗词原创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诗词分享 #读唐诗 #日 #读书笔记#读书#阅读#soul热门 >>阅读更多


用户:雪隐鹭鸶飞始见
    蒲松龄著《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其书如镜,照见人心幽微处,亦映世态炎凉时。 尝读《考城隍》,见"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之判词,不觉凛然。如《辛十四娘》中冯生,初以美婢换金,后痛改前非,终得善果。此正所谓"善恶本乎心,赏罚存乎理"。刀郎《翩翩》唱"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恰如书中人物在欲望与良知间徘徊。 至若《花妖》一曲,"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之叹,与《连琐》《香玉》等篇异曲同工。鬼狐之恋,或凄美或哀婉,然皆发乎情止乎礼,正如"有花有酒春常在" 掩卷沉思,觉《聊斋志异》之妙,不在志异,而在志异中见真常。而刀郎以现代音律演绎古风,亦如松岭以狐鬼写人间。二者相隔近三百年,却共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之理。 读罢此书,窗外芭蕉滴雨,恍见婴宁拈花微笑,小倩踏月而来。乃知天地之间,自有浩然正气,如"无烛无灯夜自明",照亮古今人心。#读书看报 #读书#聊斋志异#蒲松龄#刀郎#读书#读书笔记#随记#笔记#经书 #保证书 #藏书章 #贺知书 #soul热门#临安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学习 >>阅读更多


用户:威德自在(义工)
    [彩虹左]痛改淫念 重获功名🎉   清朝正德年,书生赵永贞,相命先生曾对他说:“你前世积德,今年廿三岁,可以考中解元;如果今世,再勤于修善积德,后福将不可限量!……”    但是,考试揭榜,他竟然名落孙山,闷闷不乐。于是到文昌帝君庙中祈梦,当晚梦中,见到文昌帝君严词责备他:“你原本应该中解元,但是你曾偷窥女婢更衣;又以淫语,调戏邻家少女,所以功名,已被除去!”    赵永贞争辩说:“虽然如此,但是并无奸淫。”帝君说:“但凡是心有淫念,目邪视,口邪言,均属淫行,幸得尚未淫交。倘若能够真心悔改,修善积德,广劝世人戒淫,将功赎罪,功名尚可恢复,后福无穷!”    赵永贞听后,大悔大悟,伏首痛哭流涕,并立誓说:“从今曰起,愿我绝不动淫念,不视淫色,不说秽语!如若再犯,愿受惩罚,身首异处!”    帝君见赵永贞真诚悔改,即用朱笔,指点赵永贞的心口;永贞惊醒! 从此,赵生谨言慎行,处处警惕自己,万恶俱断,众善奉行。三年之后,果中解元。于是,更加感激帝君恩德,力行善事,首倡刊印《戒淫录》、和《养生保命》等善书,流传劝世。四年后,官至侍郎,藩牧伯。 ——(见《文昌帝君感应录》)🙏🙏🙏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修道 >>阅读更多


用户:随风奔跑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出自苏洵《心术》中: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 制利害,可以待敌。今译: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改色, 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中国哲学史 #中国文学史 >>阅读更多


用户:窗外听雨☔️
    人要善于守静、守清、守寂、守一。 静,是一种境界;清,是一种基调; 寂,是一种克制;一,是一种专情。#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文学史 #文言 #中国文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读书札记 #想念一个人,可是已过世 >>阅读更多


用户:被遗忘者
    《论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乃世之所向也。自古及今,仁人志士皆奋楫笃行,其轶事流芳百世。 往昔,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开大同之先河。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志在构建公平和谐、人人为公之世。又有张骞出使西域,通衢广陌,促东西文化之交融。此类典章,皆为大同思想之瑰宝。 今之世界,全球化风起云涌,人之命运息息相关。经济、环境、社会诸问题,无远弗届,关乎众人。故实现大同之理念,迫在眉睫。 大同之要,在去偏见与歧视,以宽宏大量、将心比心之态待人。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皆因真诚与理解而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乃多元和谐之基础。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当相互尊重,共筑大同社会。交流与协作,可相得益彰,促进共同发展。 再者,大同之义,亦在应全球之难题。同舟共济、和衷共济,方能共克时艰;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可移山填海。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疫病流行等,非一人一国之力所能御。众人当携手并进,共商应对之策。 大同之境,须赖各国政府、社会各界及个人之共同努力。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乃大同之愿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为社会之理想。当以公平、正义、包容为原则,推动国际关系之民主化与法治化。如此,方可建长治久安、共同繁荣之世界。 然大同之路,或艰难险阻。然吾辈当笃定信念,锲而不舍,以大同思想为引领,力创人类更加美好之未来。 #中国文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