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期,统治者崇信佛教,王公贵族们大力支持建造佛窟。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繁荣,武则天时期莫高窟就建有洞窟千余。宋朝程朱理学盛行后,敦煌停止开窟。直到乾隆25年(1760)改沙洲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才开始恢复。清朝光绪26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守窟的道士王圆箓意外打开了封闭千年的第17号窟,从此敦煌遗书终成憾事。藏经洞出土的五万多件公元5~11世纪初多种文字的古写本和少量印本包括了宗教典籍、儒家经典、历史地理文献、官司文书、科技文献、文学典籍、非汉文文献、书法、绢画和刺绣等艺术品。
如今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卢浮宫、东京国立博物馆、俄国东方学研究所、哈佛大学等地都存有大量莫高窟藏品,唯独留在中国的很少。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用200两银子买走29箱藏经洞里的经书、图画、刺绣;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用500两银子,带走最为精华的6000卷古书经文;1911年日本人掠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盗走第263窟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