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张德芬空间 普通人的婚姻,很容易生一种奇怪的“病”: 老公既没出轨,又没恶习,有的还上交工资,看起来又老实又顾家,夫妻之间也没有很大矛盾; 但老婆就是说不上来的很难受,生活中也充斥着细碎的争吵。 这样的“病”,只要近距离“把脉”,就能发现: 这段关系里仿佛有个隐形杀手,一直消耗彼此爱意与亲密。 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回过神,已无力回天——要么分道扬镳,要么相看两厌。 很多局外人会认为,在平静无波的婚姻里“欲求不满”的女人就是“作”、不知足。 所以大家会劝她们: “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公又赚钱,又不乱来,超过很多人了。” “别整天抱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婆婆帮你带娃做饭,你只需上班,还有什么不满的?” “谁家过日子不是这样过,互相担待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辈子过去了” ...... 但是,女人们心里感受是不会骗人的: 我就是很不开心啊! 我明明就有很多委屈啊! 无数个被丈夫偏爱的女性生活片段: 老公挑出最大的草莓,塞到正在洗碗的老婆嘴里; 下雨时,老公撑着的伞永远向着老婆的那头倾斜; 老公一边打电话、一边给妻子啃甘蔗皮,啃完后递给老婆; 老婆半夜坐在床上给孩子喂奶,老公看到后,自动起身用后背贴着老婆,成为她的人肉靠背…… 网友们在评论区调侃:这不是生活片,是科幻片。 很多男性会习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所以,日常生活中更多这样的桥段: 吃独食的男人:老婆烧完一桌菜,还没坐上桌,对方就风卷残云、吃了个精光。 懒惰的男人:一吃完饭就躺尸,一做家务就怨声载道。 其次,爱情天然不是男人的必需品,他们不习惯把妻子需求放在第一位。 一位男性朋友最近就开始吐槽自己妻子,甚至一度提出想离婚: “她照顾我和孩子都挺好的,但一遇到我妈的事情就炸毛,这么大年纪了,一点不懂事”; “我创业,她家庭主妇,本来分配的挺好,但孩子大了基本不需要她照顾,她啥忙也帮不上我了”; “而且这些年她身材越来越臃肿,不修边幅,不像以前好看,让我带出去有面儿了”; “我很想离婚,但怕别人说我抛弃糟糠之妻,而我辛苦打拼的事业,挣的钱,也不想分给她,我知道我自私,但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不难看出,在娶妻生子上,男人更多的是“猎人”思维,猎物打回来了,就要有价值: 要么孝敬公婆,照顾孩子,有使用价值; 要么帮衬工作,排忧解难,提供情绪价值; 要么貌美如花,低眉顺目,让男人有炫耀价值。 男人在亲密关系中更看重价值,而女性更注重体验,一种被偏爱的独特情感体验。女性在关系里最在乎的是爱,是呵护,是“我和你”共同开启一段新的关系旅程。 不用吐槽女性想要被偏爱的需求,两性关系本来就是有排他性的。 三毛就说过:如果你给我的和其他人一样,那我宁愿不要。 心理学家弗洛姆也曾说过: 两性之爱是具有排他性的,是彼此在对方身上寻找自我、通过把单个人扩大成两个人来解决分离问题,他们有了克服孤独的经验。 只有自恋人格特质的人,才会期待在别人身上实现自己需要的某种功能、满足自己的功利化需求。 正如大家调侃的:“只有怕老婆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表面上是“怕”,实际上是一种在意和尊重: 老婆一发火,就要急着回家,不敢在外多逗留一刻; 事事不敢逾矩,就怕回家跪搓衣板; 老婆不开心,比谁都着急,一定会着急哄好; 怕,都是因爱而生。 他不是因为你优秀才爱你。 即便你不爱家务,饭做得也不怎样,工作也常常不顺不怎么上进,他都能宽慰和理解,你在他心里依然最好。 他爱着的是实实在在的你,而不是自己的幻想和投射。 那些眷念得不到白月光和外面精彩世界的男人,都是对细琐庸常的逃避。 现实中,很多男性的情感是非常隔离的,对外表现是冷漠,不在意。 因为对另一个人展示柔情,也正是在暴露他自己对柔情的需要。 只有自我发展足够好、内在足够安全的人,才会有展露温情、让情感自由流动的能力。 所以伴侣拥有偏爱能力,是经营一段成熟关系的基础,也是人格成熟的重要表现。 成熟的男人,都有与幻想告别、拥抱真实的能力。他们懂得提升自己的相处能力,珍惜眼前人,努力经营眼前平淡而踏实的幸福。 通常能看到,在幸福家庭里,都有着被偏爱的妻子。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一个妻子只有在被丈夫认可和爱着,才会为家庭创造更大的价值、用她的爱滋养孩子,滋养家庭。 也如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说过: 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妻子是家庭的灵魂,妻子快乐,全家快乐,妻子焦虑,全家焦虑。 妻子的情绪状态,决定了一个家庭的风水。 如果得不到偏爱呢? 优先照顾自己,看见自己的情绪,自己抚慰自己; 自己宠爱自己,以己为先,给自己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滋养; 多多理解自己,不自责不内耗,给自己足够多的理解和宽容。

评论:
一定要幸福的松子(已婚80后): 可以认识你么
作者: 干哈
一定要幸福的松子(已婚80后): 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