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旅行。
也许是我相信: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旅行?
旅行,不仅是一段身体的迁徙,更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在匆忙与停顿之间,我们仿佛可以窥见人生的答案。
为了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我特意选了今天去隔壁城市住一晚酒店,短暂逃离工作的忙碌与压力。
就在我打车去高铁站的路上,在滴滴车里,司机提前接到了下一个顾客:“您好,请问您在哪里?”
电话那头回答:“红绿灯旁边。”
司机师傅愣了一下,笑着说道:“红绿灯多了去了,您具体在哪个红绿灯旁边?”
听筒里传来窘迫的声音,随即响起了询问路人的对话:“你好,请问这里是哪?”
“这是火车站啊!”路人有些惊讶,“你不会是穿越过来的吧?”
车里的我不禁莞尔。最终,司机通过加微信帮对方定位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我想到,在便捷中,我们是否也忽略了最本能的直觉?记路、辨方向、观察环境——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本能,正悄悄从我们手中溜走。数字世界的便利固然令人着迷,但正因它的精准与高效,我们也更容易失去与现实的连接。在那些科技无法触及的地方,迷茫与不完美,却恰恰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我想,在人工智能生存的世界里,这些部分怕是短时间内难以预料和模拟的。
我抬头仰望高大又现代的高铁站,它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巨人,承载着无数奔忙的身影。广播提示音此起彼伏,行李箱轮子摩擦地面的声音不断交织,热闹得让人无处躲藏。
临近晚饭时间,我去了一家面馆,应付一下晚餐,顺便找一个能够办公的地方。邻桌有人大快朵颐,另一桌的小哥则忙着续杯可乐。餐具碰撞,忙碌脚步,仿佛每个人都带着急切的使命,奔向一个未知的终点。
高铁站的喧嚣此起彼伏,而我却在角落里找到了久违的宁静。那些匆匆的脚步声与此起彼伏的广播提示,反倒成了背景音,像水流一般环绕着我,衬托出内心的一片安然。那人曾说,在最热闹的地方读书,是一种修行。而我仿佛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修行中,磨练自己的心灵。或许,这就是旅行的另一种魅力。在陌生的地方,你更能找到内心熟悉的声音。
上车时,我总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包括令我心动不已的JK小姐姐,也有带着孩子忙上忙下的好妈妈,但是无论是谁,好像都是要上车,要下车,一切都是擦肩而过。踏上列车,告别高铁站的喧嚣后,周围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窗外的景色飞驰,我的思绪也随之流转。窗外的风景快速掠过,像是人生的倒影。我正出神,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轻轻碰了碰我的手臂。
“小兄弟,能借你的充电线用一下吗?”他说。
“当然可以。”我可能没有回过神来,递给他我的充电宝。他摆摆手解释:“我带了充电宝,也带了手机,就是忘了带线。”
我拔出充电线,忍不住笑了:“没事,拿去用吧。”
大爷接过充电线,注意到我的充电宝后,眼里透着欣赏:“这还能无线充电?真高级,下次我也得买一个!”他操作起手机和充电宝来,竟比许多年轻人还熟练。
那一刻,我对他充满了敬意。时代的变迁并未将他甩在身后,他用一份热情与好奇,紧紧跟上了科技的脚步。殊不知,人生中的许多偶遇,正是命运悄悄推动的结果,它有可能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抵达隔壁城市时,天已擦黑,空气中弥漫着细雨的清凉。昏黄的路灯映衬着绵密的雨丝,如同一根根丝线在风中舞动,偶尔飘落在脸上,凉而轻柔。这雨声细细碎碎,像是城市的低语,又像是对行人的悄悄安慰。这让我想起古人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哪怕如今已经是算是入冬了。
穿过十字路口的地下通道,几位街头歌手在轻声歌唱。歌声在湿润的空气中悠扬回荡,带着几分孤寂,又带着几分坚持。灯光落在他们脸上,模糊又真实。曾经,他们的梦想可能是选秀舞台,如今,短视频和直播成了新的出口。时代变了,而那些追梦的身影依然真实。是幸运,还是遗憾?答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到了酒店已不早,酒店的前台小姐姐热情地接待了我:“您好,您订的是单人间对吧?”
我说:“是啊。” 她说:“您之前住过我们的单人间吗?” 我说:“我说,住过,就是很小嘛。” 她说:“是的,很小。” 然后我们就忽然沉默了一下。 “我一个人住,没事,小点就小点了。” 她似乎是心疼我,还是怎么了,她顿了顿,说:“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免费为您升级到双床房,房间更宽敞些。”
“那太好了,谢谢您!”我真心感激。
她递过房卡时微微一笑:“如果满意的话,还请给我们一个好评哦。”
有时候,我就会觉得她很美。也许是我在高铁上给只有一面之缘的大爷提供了方便,让前台小姐姐也无意间给予了我方便。爱,是会传递的,只不过,可能需要我们先迈出第一步。
夜晚,我坐在酒店的书桌前,耳边轻音乐低回,窗外细雨如诉。雨滴打在窗玻璃上,汇成细小的水流,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模糊的光影。
旅行是片段的集合,而人生则是一场长途的跋涉。那些片段,如雨丝,如灯影,将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底色,伴我一路前行,直至抵达那未知的终点。
评论:
道可道非恒道也 名可名非恒名也: 我从头到尾看完了[嘘]
作者: 你这话都一模一样
道可道非恒道也 名可名非恒名也: 关于这个 我还写了个瞬间 [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