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kinzh

    阿德勒:人并不是生活在客观世界里,而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中。 生气的本质就是,在和自己的预期较劲,总是揣着答案问问题肯会生气,空船理论告诉我们,根本没有对事不对人,人之所以生气是,总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预设了,一但别人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你就会生气。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责怪别人的,拿自己的好心情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实在是愚不可及。 空船理论: 现象:船撞来时,若船上无人则不生气,有人则愤怒。 本质:情绪源于将事件归因于“他人的主观恶意”。 例:若认为是同事故意针对你("人的恶意"),会愤怒质问;若发现是电脑系统自动更新导致("无主观意图"),则平静处理。 预期冲突:对事不对人,说实在很难做到。成年人插队你会不爽(80%怒气)甚至破口大骂。如果是小萌娃插队呢?你是否就只有10%怒气?边气边觉得对方可爱?[抠鼻] 改变他人:因为对方未能达到你的预期/未满足你的需求等,所以才想改变他人。行为的出发点是:让/希望/要求,对方满足我的预期。 一位心理咨询师对我说的话:“不求助不施助”,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就对其说:盆友,你需要看心理医生。 对方:神经[吃惊] 又好像你发烧了,我鬼知道你发烧了,你得“说出来”或者“去”看医生。改变的唯一大前提永远是他人主动。 “行为设计学”中提到一个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想让他人改变,唯有让他人意识到与其利益密切相关[假笑] #碎碎念 >>阅读更多



用户:kinzh

    挺厌烦那些常把白嫖挂在嘴边的人。 >>阅读更多



用户:kinzh

    什么是爱情? 科学派 - 生物学角度:从进化生物学来看,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确保物种繁衍。例如,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的部分原因是基于基因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有利于产生更具适应性的后代。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爱情会引发大脑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催产素等。多巴胺能带来愉悦感和兴奋感,让人产生对恋爱对象的渴望;催产素则与亲密感和信任的建立有关,能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 心理学角度: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组成。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亲密是指彼此之间的理解、陪伴等情感体验,承诺则涉及对关系的责任和坚持。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爱情,如“只有激情”的迷恋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的浪漫式爱情等。 黑格尔:爱是互爱。 - 黑格尔认为爱情是一种精神性的统一。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爱情是自我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恋爱中的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但在爱情中,双方都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性,相互认同、相互接纳,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吞噬,而是双方在爱情中都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和丰富,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存在,同时也在自身中包含着对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爱情在黑格尔看来也是伦理精神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还与家庭、社会等伦理实体密切相关。爱情是家庭的基础,通过爱情,男女结合组成家庭,进而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基本单位。 雅克·拉康:爱是自爱。 - 拉康认为爱情是一种欲望的投射。在他的理论中,人都有欲望,而爱情往往是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投射到对方身上,认为对方拥有自己所缺失的东西,从而产生爱慕和追求。比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可能会在恋爱中寻找一个能给予自己安全感的对象,将对安全感的欲望投射到对方身上。 - 爱情也是一种语言和象征秩序的产物。拉康强调语言在构建人类心理和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在爱情中,双方通过语言交流、表达情感,这些语言符号构成了爱情的意义。而且,恋爱中的各种象征行为,如送礼物、说甜言蜜语等,都是在象征秩序中进行的,通过这些行为来确认和维持爱情关系。 #爱情哲学 #爱情 #所谓爱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