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一块闲肉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不认识我。 多年来,我一直想象自己能有一个成名作。它应该是一本书,也可能是一幅画。它红遍大街小巷,而我谦虚低调,只在别人一再询问下矜重地承认:哦呵呵,确实是我写的。 于是,我耽于幻想之中,忘记了这样一个真谛:生活一切皆是作品。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听过我的歌。” 想必网上冲浪的朋友们都遭遇过这一挑战。当旋律响起,我们惊呼“原来是你!”可就是无法记起歌曲的名字。我们只叫它们抖音神曲,甚至压根没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像我们理所当然地忽略了那些优秀原创音乐人(不会自我推销的音乐人不是好的短视频家)。据传,他们给某某顶流歌手调过修音电参。 我不禁慨叹,自己的成名作幻想真是过于死板,直到我看到这条: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看过我的表情包。” 望着评论区里的“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终于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的成名作可以是一段旋律,也可以是一帧截糊了的动图。试问谁不知道“真香定律”?它给王境泽带来了一年百万的版权收益。 生命是场演出,作品无处不在。一种丑恶,一个怪癖,一桩糗事,都是你的自我介绍。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买过我卖的红薯粉条。”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吃过我做的半熟豆角。”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见过我的外卖备注:多麻多辣!!要两双筷子!!!” 正当我为自己的领悟欢心,转眼又看到了这条: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看过我写的剧。你可能没看过我写的剧,但你一定看过我演的电影。你可能没看过我演的电影,但你一定看过我演的段子。你可能没看过我演的段子,但你一定看过我现在这条段子。” 惭愧,连想要拥有成名作本身也可以是自己的成名作这点都没意识到,看来我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敢想象,我错过了自己多少个高光时刻。    原来所谓成名作,就是要想成名,必须得作。 >>阅读更多



用户:一块闲肉

    演化为后现代人:自我怀疑却好奇,不相信却求索,友善却冷嘲。 >>阅读更多



用户:一块闲肉

    盘点一下网络热门用句 1.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就是你拿着卫生纸站在原地茫然四顾的原因吗?) 2.父母之恩不在于生养,而在于托举 (之前说的是做父母需要通过考试,怎么着,笔试完了还得体测呗,对不起,怎么练都举不起一百多斤的巨婴) 3.鲸一落,万物生 (鲸一想到它能生出你这么个玩应,就觉得自己白搭一条命) 4.颜值即正义 (怪不得你能说出这么邪恶的话) 5.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老板:再安排你加两小时班,累死就没这么多屁话了) 6.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好了知道你脸皮厚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7.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确实,你这个逼样要是没有这种心态还真活不下去) 8.这世界破破烂烂,但总有人缝缝补补 (歇了吧,世界不是你的袜子。它并不破破烂烂,它只是容纳了太多自以为是的拿着针线的破烂) 9.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永远听风就是雨,永远愣头青,永远易操控,智力永远跟不上趟儿) 10.不被爱的才是小三 (还好你的智力不像你的肉体一样是共享的) >>阅读更多



用户:一块闲肉

    胃什么? 最近一直处于近乎辟谷的状态,身体非常清爽,飘飘欲仙如临虚境。显然,我已经饿出了幻觉。 辟谷是我的胃私自下的决定,它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依恋。没有食物,它空虚;有了食物,它又会把人家推回食管,全然不顾人家已经被它腐蚀消耗一半,并且还要表示: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渣胃没跑了,你的酸明明可以拿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无论什么东西,后面加上(胃病版),就会产生一种惹人怜爱的破碎感。哪怕是霸道总裁,有了胃病,壁咚的时候也得捂着肚子,听对方数落:“小笨蛋,是不是又没好好吃饭!”这样后面的壁咚就会更显倔强幽美。感谢胃病吧,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只剩下倔强。 没错,胃病和傲娇是最美妙的搭配。浅表性傲娇,萎缩性傲娇,糜烂性傲娇,种类不同,但每一样都让消化和调情画上了等号。小骚胃,赶紧给我上班,爸爸饿。好疼?好胀?给你撑满了?乖乖忍着。 饿得睡不着时,我不禁发问:喂,胃,为什么这样对我?Why?为什么作为情绪器官的你这样影响我的情绪? 而胃只是回答说:第一,我不叫喂。 >>阅读更多



用户:一块闲肉

    年底推出闲肉精品三讲 列维纳斯的背负和《耻》 德里达的解构和《命运交叉的城堡》 黑格尔美学和《我的名字叫红》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