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4月2日1:48分,很久没熬大夜了,实习这段时间早睡早起,这几天实习结束,加上后面返校有其他安排,今晚不知不觉就熬到现在了。
其实本来已经打算睡了,只是莫名其妙挨了句骂,怎么想都过不去(是的,还是小气鬼),睡不着了索性把拖了很久的笔拿起来动一动。
倒不是写那句骂,毕竟挺没必要的。新的一年终究是平和了不少,可能是过得太安稳了,性子也就平缓了下来。
去年年底写过一篇近况汇报,但其实有点像年终终结,只是还没到年终。那篇里我约摸着得有半篇在吐槽自己“水逆”,所以这篇里可能得有半篇得说我目前过得还挺幸福。
去年那篇结束之后,紧跟着就是两门大课的期末大作业和汇报,以及学年论文,开题一系列事情。12月的我真的很高效,三周时间里完成了一系列的事情,而且都做好了。两门大课的最终成绩定格在95以上,学年论文、开题一系列都被答辩老师和导师表扬……顺利在过完元旦之后回家愉快摆烂两周。
众所周知,远距离回家的孩子刚回家都是被优待的,我也毫不例外,那段时间算是把所有压力都卸下来了,每天的日子真就是躺平摆烂,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两周后提溜起我来的倒不是我妈,是导师放假前的组会。人是不是都这样我不知道,但我是。(机器人本人上线)忙忙碌碌推进了一周的进度,然后开始放春节假期。理所应当地又开始摆烂,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把欠的综艺和游戏慢慢恶补,和好朋友见面聚餐,谈天说地。
幸福使人消磨意志,或者说,我的意志被幸福消磨。假期前的高效状态在愉快的玩耍中消散,只是显然无所谓的点在于,假期结束再摆两天,我就要去实习了。实习嘛,对于需要赶论文的我来说其实是个好事,毕竟其实非汛期的情况下,真的不忙。于是就在一边摸鱼一边赶论文的情况下,顺利度过了完整的一个半月。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会商的时候想着阿姨中午做什么,下午赶论文的时候想着晚上吃什么。偶尔早上实在爬不起来,哈欠连天的时候才会痛恨为什么实习期还没结束……所以对于实习的我来说,那也算一份另类的幸福。
也不记得谁说过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痛苦才是创作的源泉”。我想是的,今年开年以来的我几乎没认真动过笔,除了必须要写的东西之外,我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开了个头……比如现在还欠着2024的年记(偷懒大王belike)。但我不觉得这不好,我并非丧失了感知力,只是我还没有学会该怎么去表达幸福。痛苦、迷茫、不安,这些情绪的表达对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那是我过去几年的主旋律,我一次次描摹,刻印,就算再难也已然熟能生巧。可如今主旋律变了,我想我也需要慢慢适应这种改写,笔下的眼泪该变成为爱添上的水晶了。
会慢慢习惯撰写幸福,也会慢慢变得更好。
祝诸君同往。
近况汇报📰
不汇报给谁,但是汇报一下
昨天难得发了个朋友圈,算是这段时间的汇总,也是为了那句“纪念水逆结束”,但是现在想想,还真不一定……倒霉好像还在继续,所以现在先许个愿叭,许愿水逆真的结束。
今年其实一直都不太顺利,各种各样的,学业、工作、感情、身体……
寒假结束刚来学校那会就接连生病,那会几乎一个月烧一回,而且还不轻,基本都是浑浑噩噩一个星期才好不容易活过来。后来随着天气热起来了,好不容易不发烧了,又转为心脏疼,上半年进太多医院,排斥到不想去,瞒着所有人自己硬抗,结果是拖9月底出去玩的时候突然严重,被勒令一定要去检查,出结果后又吃了快两周的药,才算暂时稳定下来。结果没过多久,压力太大大半夜出幻觉,又又又进医院,还好不算严重,只是让休息一段时间。今年可以说是完全没离开过生病,一趟一趟往医院跑,还好现在状态还行……希望接下来最后一个月别进医院了😰
学业上,今年好像也没什么成就,课程上算是顺利完成了,但基本也是被折磨得够呛。从看不懂的代码到详细的天气分析,基本都是熬着大夜硬着头皮上,但好歹也算是顺利通过了……只是今年的比赛之类的好像都没什么收获,远去兰州的也好,留在校内的也是,基本没拿到奖项。但是只能说,顺利完成也算幸运,虽然磕磕绊绊,虽然没赢得太多,但是好歹是完成了不是。
工作就更别说了,算得上一波三折,从好不容易做定的选择,到因为一些人的摇摆不定,再到也许,去争取……还没等到结果,却先被放弃。索性想着回家算了,结果命运好像在跟我开玩笑,从国考到气招会,一个都没有,已经不是有没有答案的问题了,是连选项都没有……纠结了三四五六天,最后选了一个省内的岗。当然也不顺利,不然也算不上一波三折。最开始选岗选得偏一些就是为了避一避研究生,可偏偏不想遇上什么来什么,最后的结局几乎在没进去之前就可以预知了,南京回来之后可以说又颓了两天,身心俱疲吧,连着两三天没怎么睡,压力也大,回来虽然想补觉,心理压力也没缓过来,加之还有两个公司的面试等着,强撑着面完,一个很不幸,问到最后几乎给我整笑了,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专业课差成这样。一个还算顺利,只是实习时间太不恰巧,最后还是为了另一场武汉的面试放弃了。
去武汉的那一趟也许值得单开一个段落。人是总能逢上一些好笑的,先是到武汉的第一顿饭,酒店里点的外卖直接迟到一个小时,好好的面算是坨得不成样子了,其次是入住的第一个晚上,就因为酒店设计问题,直接上演了水淹床铺。后来是面试前一天下午,想着逛逛武汉,结果一杯霸王茶姬在那个晚上直接给我整失眠到凌晨四点,第二天六点起来化妆收拾去面试,在候考室睡了几轮早上结束还没排到,但好在睡了几轮,吃过午饭轮上了也还算清醒。好不容易熬过这一茬,晚上聚餐吃个饭,也算是吃到了到武汉最难吃的一顿饭了,咸出新高度了属于是……
后来本打算第二天回程,被通知过了。当时觉得终于算得上苦尽甘来了,后续却被一句等通知绊住了脚步,行呗,再留一天。和同伴在酒店窝了一天,晚上7.45突然想看电影,也算一拍即合,就近找了个影院就去了(这里吐槽一下bd地图和gg广场,简直是我的迷路大赏)当然不负众望的迷路了……骑车➕步行最多15分钟能到的路程,我们硬是折腾了快30分钟,踩着开场前两分钟进了影院。但素叭,这里有个问题,我们两是没吃晚饭的。于是乎,电影看一半,我两就已经确认过眼神,都饿了但什么都没有……(这里夸一个《好东西》,感觉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单从我自己的观感来说,比我国庆看的两部都好)
电影十点多散场,两个人都是潦草地穿了件外套就出门,去的路上如果说还能抗,回的路上只能说差点没冻死在路上。本打算回酒店点外卖,但是武汉的夜生活真的好长,索性在楼下寻了家串串火锅吃。也许算得上峰回路转,进店被告知,店里的食材十点半后是五折,下意识看了眼手机时间,刚刚好,10.32。那顿饭吃得很开心,虽然后续很后悔,如是说。因为其实我们第二天交完文件就需要往回赶,但是其实因为这一天已经是行程外的事情了,可以说我们的衣服储备已经到了极限,而火锅,可预想的,我们回到酒店后闻到衣服上的味道的时候的崩溃,第二天迫不得已的两人最后把正装又穿上了……当然最后算是定下来了,所以我才说我以为苦尽甘来了。
至于感情,不想多提,因为其实我觉得一些事或许早有结局,只是我自己不肯相信也不肯承认。或许从很久以前,爱就不再降临在我身上。但没关系,我还是会往前慢慢走,是不被偏爱的小孩又怎么样呢?我想,我真的把自己养得还不错,当然,以后也会把自己养得更不错。
祝我自己快乐,也希望我平安,健康,幸福。

最近在思考一些新问题🤔
例如,人的情绪是由激素控制调节的,那么大脑怎么知道在某件事发生时释放什么激素去调控?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人为调控情绪变化?
再例如,思考是怎么产生的?我们说的思考算是理性范畴还是感性范畴内的事情?如果说是理性,思考不是人为驱动的行为,是自发的,但如果是感性,思考本身又是一个有条理,有本质目的,有驱动力的行为,满足逻辑性。
但很显然我并没有得到答案,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得到了答案,说不定我可以得个奖或者著个书之类的。(异想天开的开始.jpg)
得不到答案就算了吧,开始看点别的。
偶然看到些佛教的历史相关,说是历史其实我觉得不太准确,更像野史。读了些许,紧急叫停。感觉自己已经被绕进去了,再看下去可能就得一心向佛了。回了回神之后,毅然决然去翻了本共产党宣言想看一眼,结果没找到电子版,但好歹过程里已经从野史中回神,索性停了暂且不看。
缓神之际,舍友注意到异常,问了句怎么了。我便向她们解释缘由,快结束时,半打趣说了句“我也算是知道我不适合学哲学了,我这种人,太容易被带着跑了。学哲学,说不定学一个时段信仰一种主义,那就真完蛋了。”
后来一直在想这些事,等到再在桌子前坐定时,突然有种强烈欲望想知道自己的mbti,翻了翻网页又做了一套题。出结果前,突然想起来曾经看过的两个关于mbti的说法。
一个是说mbti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且不会改变的。
另外一个说法是mbti不过是人们的行为学归类,是可以并且会改变的。
两个说法里,我一直更相信后者。并非是说我非常信奉“没有什么是努力改变不了的。”这种对我来说甚至是谎话的东西,而是二选一我会选后者。就像人性本善个人性本恶,我一直更相信性恶论。也许是因为在我的世界里,有一套逻辑可以支撑我理解。为什么说mbti更像人类行为学归类呢?我更多的理解可能真的是因为我们对每种人格的举例和测试,乃至评榜,都是特别具体的事和人。而为什么彼此之间可以得到这种行为的预测,我的倾向更多的是我的思维决定了我的行为我的行为表露我的思维的同时,也对我的行为做了进一步固定化,让我的思维更加趋向于这种行为。由于彼此的行为相似,也得到他们之间某些思维方式,从而做出相似的行为,所以相同mbti之间也许真的更容易成为知己,因为会更容易理解彼此的行为。
最近还有一个新思考的问题,是关于他人命运的一个论题。(当然是我自己内心辩论.jpg)这两年常常挂在嘴边以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是“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最开始这样劝解自己大概是因为,在过往年岁里,我时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也许是因为听过太多的故事,劝解过太多的人,最后的结果却实在是于我最初设想的大相庭径。
我最开始做倾听者并非纯纯出于善意,更多可能存着私心。我寄希望于此得到一些朋友(这里又涉及到我一些处世方面的问题,也许后面会详谈),但结果往往不太尽如人意。在我是倾听者那一方角色的关系里,大多数到了最后都会彼此消失在人海里,而绝大多数我是倾述方的关系里,都保留至今。纵然有些倾听者已然不再有日常联系,但逢年过节尚且还会问候。
我时常想,是否是我扮演不好倾听者的角色,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亦或者,是我在这其中指手画脚地干预过多?我总想不明白。吃一堑长一智,按理说,我这堑也吃不少了,也不至于半点没长进叭。
后来琢磨了些时日觉得,可能是我对关系定义出了问题。我理所应当地认为,如果一个人愿意长时间将我当做倾听者,必然已经对我有了足够的信任。可我忘了,也许正是因为我与这些事并无交集,更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才会被选为倾听者,而并不是出于所谓的信任。
这也就意味着,有的时候我更多地应该提供情绪价值,而非解决方式。故而后来我学会一招,分情况带些吃的,听完完整的事件后,留下关键词对应人后,就抛之脑后。
这样解决了问题了吗?其实并没有。我开始说过,我最开始做这件事并非由于善心,所以我的目的其实并没有达成,只是我开始让自己轻松起来了。那些所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我来说不再重要了,我不再压垮我自己。
但时至今日我依旧感激成为我的倾听者的人,我始终觉得他们也许会比我善良勇敢得多,他们甚至责任感和抗压能力也比我好得多。我曾也受他们影响,去尝试成为更善良的人,但对我来说也许我尚且太弱,但我并不后悔曾经认真听过一些故事,也由衷感谢那些愿意和我分享故事的人。
此行山高水长,感念与君相会相识相知,也祝未来坦途,你我皆能如愿。
至于我是否还会成为倾听者,我想正如爱一样,那是相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