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易的含义
外汇交易(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又称为外汇买卖,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按照一定的价格(汇率)兑换成为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过程。这种外汇买卖,有可能买卖的是货币本身,但绝大多数是以外币表示的各种支付手段或者信用工具(如本票、支票、汇票等)的买卖活动。
二、外汇交易的程序
(一)询价
询价方一般用简洁明了的规范化语言进行询价,内容包括交易币种、交易金额、交割期限等。
(二)报价
外汇银行的交易员接到询价后,应该迅速报出所询问货币的现汇或者期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
(三)成交
询价者接到银行的报价后,一般会立即作出反应,或者成交,或者放弃。当询价者表示愿意以报出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某个期限的一定数额的某种货币时,报价银行应该对此进行承诺。一旦成交,外汇交易合同立即成立,双方应遵守各自的承诺,不得随意更改。
(四)证实
交易得到承诺后,为了防止错误或者误解,双方当事人都应该将交易的细节以书面形式相互确认。交易结束后,若发现原证实有错误或者遗漏,交易员应该尽快与交易对手重新证实,其内容必须得到交易双方的同意后方可生效。
(五)交割
交割是外汇交易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交易双方应按照对方要求将卖出的货币及时准确地汇入对方指定的银行存款账户中,以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在短篇集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里,麦克尤恩选择了一些游离在社会边缘的人作为他的主人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孩子和少年。他们的故事不必跟英国社会发生太密切的关系,没有那么多时代和阶层的烙印。恰恰因为如此,在他们身上反倒能看到一种普遍性。麦克尤恩仿佛把自己关进一个封闭的实验室,将他从弗洛伊德那里学来的东西,投入对于人类天性的研究之中。 表面上看,这些通过孩子和少年展现的天性是冷酷和邪恶,事实上他们并不自知,那主要是来自一种对禁忌的好奇以及想要越过那条边界的企图。成人和孩子的区别在于,成人知道道德的边界在哪里,什么地方是禁区。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边界是模糊的,而边界的另一边,那块禁止入内的区域,就像一件没有得到的玩具一样充满诱惑。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清楚闯入禁区的后果是什么,更不会去想那个后果是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蝴蝶》的主人公是一个孤僻的青春期少年,他把一个喜欢跟着他的小女孩诱拐到没有人的山洞里,猥亵她之后将她杀死。在女孩那里,他试图索取一丝温暖来化解内心的孤独,可是失败了,没有什么能化解他的孤独,于是他像拈死一只蝴蝶那样杀掉了女孩。少年自始至终如同局外人一般冷漠,好像失去了感知生命的能力,任何和世界连接的努力都是失败的,他被隔绝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少年的做法是极端的,可他所感受到的孤独却是普遍的。孩子的邪恶里混杂着天真,或者说,因为天真,他们才会显露出那样不计后果的邪恶。这种混杂着天真的邪恶,在麦克尤恩随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同样以几个少年为主人公,在他们的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四个孩子因为不想被送进孤儿院,从此分离,于是隐瞒母亲的病逝,将尸体砌进水泥墙里,在一幢房子里开始原始、自生自灭的生活。四个孩子当中的长女和次子担任起这个临时家庭的父亲和母亲,像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那样,通过探索性的边界来认识自己。是枝裕和的电影《无人知晓》讲了一个非常相似的故事,同样是一群孩子,在无父无母、远离社会的状态下生活。但是《无人知晓》里,孩子们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秩序,他们身在社会之外,眼巴巴地看着社会里的人,模仿着他们的生活。《水泥花园》里的孩子,则像是被一股离心力甩了出去,完全脱离了社会秩序的约束,流露出原始、荒蛮的天性。 在二者的差异里,我们能看到日本与英国社会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对于孩子天性的理解非常不同。麦克尤恩更为强调孩子身上没有被社会化的那部分孩子是社会之外的一个群体,他们展露的是人类没有被规训的天性。《水泥花园》中,当母亲在病床上咽了气的时候,几个孩子难过地哭了起来。姐姐拉过被单盖住母亲的头,母亲的脚从被单的另一端露了出来。妹妹向下拉被单,将母亲的脚盖住,母亲的头又露了出来。姐姐又把被单向上拉,母亲的脚再次露出来,妹妹又把被单往下拉。最后姐妹两个人上上下下一来一回地拉扯着被单,然后她们笑了起来,就在刚刚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一幕真实吗?它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可是我们却感觉很真实。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细节,它们从未、也不太可能发生在生活里,可是却令我们感觉很真实。那是因为这些细节揭示了事物的某种本质。《水泥花园》的这个细节之所以感觉真实,因为它揭示了孩子的天性:一种游戏的天性,甚至连死亡也不能阻止它的流露。何况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孩子尚未完全知晓它的意义。生与死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所以可以在死亡面前做起了游戏。他们的冷漠也是一种天真。 这本书为麦克尤恩赢得了“恐怖伊恩”的称号。所谓的“恐怖”,并不是恐怖电影里那种令人惊悚的神鬼之物,而是被带到了人性中一块陌生的地带,所感到的心理上的害怕。那块陌生地带之所以陌生,是因为人们受到种种禁忌的约束,无法抵达。但是师从弗洛伊德的麦克尤恩,在其中看到了被压抑的欲望,他决定松动那个阀门,让漫溢出来的水流越过边界,引向人性尚未被展示的幽深腹地。 >>阅读更多
非关税壁垒的含义、分类和特点,掌握非关税壁垒如何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了解国际贸易中对这些措施的主要规定,体会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特点。并学习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应用非关税壁垒知识规避非关税壁垒风险,解决非关税壁垒问题。 关税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早已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从理论上说可以把关税税率提得很高,但在实际上,过高的关税难以全面、长期地维持下去,否则,本国经济将受到严重损害,特别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后,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的壁垒,使得各国纷纷在非关税壁垒上做文章,力求找到新的壁垒,保护本国经济稳定发展。尽管WTO重申合理的关税是WTO所允许的唯一的合法保护措施,但非关税壁垒仍然是当今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从我国近年来所遭受的非关税壁垒的范围和数目上,我们很容易看出,非关税壁垒将在我们的贸易中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范围将继续扩大。据统计,非关税壁垒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85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2 500多种,并且仍有加强的趋势。 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出现。从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来看,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壁垒,已是必然,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将不断创新,范围将不断的扩大,成为各国的主要贸易保护手段。我们应该从历年我国所遭受的非关税壁垒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称直接的数量限制,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这类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和“自动”出口限制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规定,间接的限制商品进口,如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进口最低限价、卫生安全检验和严格的社会标准等。自从关贸总协定第六轮“肯尼迪”开启非关税壁垒谈判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多边协议来约束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所以表面看起来更合法的间接非关税壁垒业已成为各国限制进口措施的主流。 >>阅读更多

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看法,如果你在你所处的领域内不是第一,则你就必然有所欠缺。可是,位于第一的仅有一人,我认为如果人们以成为第一为主要目标,这相当于在追求挫折的人生,即使他们确实可以达到目标。以西部时代的快枪手为例,一旦你被公认为是最快的枪手,你也是众人希望击倒的对象,最后当你被击倒时,你还拥有什么呢?唯有在可以持续的情况下,荣耀才是美好的(当然你首先必须拥有它),但荣耀通常无法持续很久。
成功与快乐来自自我潜能的实现,并认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过程,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除了基本的知识以外,你还需要学习许多相关技巧。如果我学到了什么,那便是:知识本身绝对不是成功的保证。除了知识,你还需要一套执行知识的管理计划以及严格遵守计划的心理素质,这样才可以免除情绪的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