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蓝亦庄
2025-02-07 08:38:14 晴
梅花yi数近期分享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中运动、转化和发展的。#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精神回忆录
2025-01-21 18:36:10 晴
自学点中医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让已经尽量处在一个平衡健康的状态
知道哪些食物更适合自己的体质,身体出现问题时主要是哪个脏器有问题,怎么调整能改善。
西医更多的是针对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来解决,比如说胃疼、头疼、比如抽个血,查查细菌病毒等等
在中医视角里人上班没啥精神,讲话声音太小也很低都算一种病理状态。中医里健康的人应该是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肢体灵活有力,声音有力。
虽然没有完全学完《中医基础理论》但已经获益颇多,特别是中医背后那套中国哲学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很好的用中国的视角去解读人和社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爱好者 #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不熬夜不扯淡
2025-03-19 20:27:16 晴
儒家: 大家都是好孩子,要守规矩哦。
道家: 去他娘的规矩,老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法家: 看谁吵吵,我先给你们来几大嘴巴子再说。
兵家: 对!直接干!能动手别吵吵。动不了手的,就离间挑拨,借刀杀人,实在干不赢再跑。
墨家: 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的,打到花花草草就不好了,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诸子百家 #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
2025-03-22 04:21:12 晴
提问 : 复礼,应不应该克己?
#新儒学 #国学 #哲学 #中国哲学 #康德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苏格
2025-03-15 23:22:16 晴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道德经》第四
十章,是老子辩证思想的核心表达,其通俗解释
如下:
🎈一、反者道之动“反”有两层含义:
对立转化:万物皆包含对立面(如福祸、强
弱),且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例如:月满则
亏、物极必反,寒冬过后必是春天。
循环往复:道的运动如昼夜交替、四季轮回,
呈现周期性规律。树木生长到极限后落叶归
根,又滋养新生命,正是此理。
🎁二、弱者道之用“弱”并非懦弱,而是指:
柔韧顺势:道的作用方式如水般柔和,却能穿
石载舟。狂风摧折强树,柔草却随风俯仰得以
保全。
🎃不争之德:通过谦卑、包容的姿态达成目标,
如“后发制人”“以退为进”。人际交往中,温和
沟通往往比强势更有效。
🎄现实启示:
遇顺境时保持清醒,避免走向极端;
面对困境时知转化将至,心怀希望;
为人处世宜谦和守柔,以柔克刚。
🛶这两句话共同揭示了自然与人事的根本规律:矛
盾推动变化,柔性能量长存。正如弹簧受压反
弹、滴水穿石,老子的智慧至今仍可指导我们辩
证看待问题,在刚柔并济中寻求平衡。
#道德经 #阳明心学 #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祝融学长
2025-03-06 19:44:47 晴
八字五行人际相处法则:
甲木人需提防辛金人和丙火人
乙木人要警惕辛金人与己土人
丙火人最怕遇到癸水人,同时要小心辛金、己土的双重压力
丁火人需避开壬水、癸水人的直克,还要注意乙木人的暗中制衡
戊土己土人既是同类也需保持界限,更要当心乙木人的强势压制
壬水人要防范己土人的压制和癸水人的暗斗
癸水人与辛金人初遇融洽但终将相克,同时要防备己土人的牵制
庚金人首要避开丙火人锋芒,还要警惕土系人的潜在消耗
辛金人既要提防土系人的能量汲取,更要小心癸水人最终的反目成仇。#中国哲学 #國學 >>阅读更多
用户:Bpd抑郁症焦虑症
2025-02-19 18:50:42 晴
有人说过我是道家思想,这是真的吗#道家文化 #道家 #诸子百家师说家法 #中国哲学 #道学 #国学传统文化 >>阅读更多
用户:无妄
2025-01-29 14:30:31 晴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由来已久了。因为中国哲学也好,中国哲学学科也好都是被人为缔造出来的。清季的学术分类即经史子集,大体来看,史归于历史学,集归于文学,经、子归于哲学。在上世纪,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物质还是观念,整体上就是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导,所以才会有以西方的学科来重新划分学术教育的结果。所以会有所谓中西古今之争,而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就是最直接反映这一问题的前沿阵地了,上世纪基本上是以西方哲学的方法论、甚至是演进逻辑来塑造中国哲学,无论是冯友兰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的划分,还是任继愈用五阶段论改造中国哲学,甚至到现在还有许多所谓分析哲学、现象学的中国哲学研究。而进入本世纪,先是新儒家被重新提倡,而后则有了中国哲学主体性的诸多论战,都是基于经济上东升西降的表现而已,即一个民族希望为自己的文明发展道路正名,而不愿意服从于西方文明。
但是,现实是,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百姓日用而知与不知的都不是传统文明所产生的,相对于清朝,现在我们可能还是和美国更相像一些。所以赵汀阳说所谓中国哲学可能还是要以在大学中的西方哲学学科的研究者为主力。
我个人的看法是,所谓的中国哲学还是要以西方哲学为基础与骨干,虽然金岳霖(《论道》)等人也一直希望发掘论证所谓在中国的西方哲学,但是当philosophy被西周从“希贤学”改译为“希哲学”的时候,东方文明的主体性已经被瓦解,就已经是西方哲学来东方了。而又有保守主义者主张佛教融入东方来附会西方哲学的遭遇,大抵也是缺乏洞见盛唐国力与印度番邦在东亚的影响力对比而已,即唐人对佛教的所有理解都是基于唐强于优于印度,但现在大抵更多人还是会信仰欧美优于东方吧。
转自吾师视频下b站评论,写的很好,也是我对中哲的观点#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幽兰
2025-03-06 18:45:07 晴
«坚果读书笔记48»
“仁者,人也。”
孔子这句话,在台湾学者孙隆基看来,即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
仁,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二”,这形象地表达出孙隆基的基本观点:中国文化中,“一个人”只能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存在。
这颇有哲学意味,西方哲学也不断呈现类似的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现代心理学则称:妈妈是婴儿的第一面镜子,婴儿从妈妈这面镜子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我最爱的波斯诗人鲁米也说: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
如此看来,中国文化的这个定义也蛮有普世价值。
但仔细解读起来,味道就有了很大差异。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其中的“你”,在心理学的解读中是妈妈,而在哲学的解读中,是上帝,是神。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彼此利用的“我与它”,另一种是放下所有期待后而可能发生的“我与你”。为了方便理解,我经常说,这是我的本真与你的本真相遇而产生的关系,而新人本主义心理学给这个说法一个非常拗口的学术词汇——主体间性。
然而,在神学家马丁·布伯的原意中,“你”是上帝。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我”的存在,有赖于“上帝”而非人。孙隆基就此说:“西方人的‘上帝’是个体‘灵魂’认同的对象。”
仁字中的“二”是什么呢?孔子给了答案——“亲亲为大”,也即一个人的存在有赖于要让亲人觉得他好。
在孙隆基看来,这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重要文化都不同的一点:缺乏超验的部分,一切都围绕着人伦而来。哪怕“天理”,也只是人伦之至的意思,而不存在一个神性的“天”。
现代人很流行说身心灵,但中国文化即便说万物有“灵”,也只是说万物都有人性,而不是如马丁·布伯所说,万物中有“你”。孙隆基干脆说,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没有给“灵”留下一个位置。
他说,中国文化中只有身与心。并且,甚至这个“心”,也只是身体化的。
更要命的是,中国文化中的身与心存在着严重的分裂。
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个人”,只是一个“身”。假若只有他自己,他的“心”就不存在了。
一个“个人”的“心”,只能用到一个地方——为别人的“身”服务。假若这个人的“心”用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就是有“私心”。
对此,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论述说:
中国人的“一人”只是“身”,而“由己之身,及人之身”的活动才成为“心”,因此,被渠道化的“心”,其主要活动就是照顾对方的“身”。
这段论述看似简单,但孙隆基这本400多页的书,是在这个基本论点之上构建的。并且,它简直能解释中国社会一切经典现象。#今日份书摘 #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 #经世致用 #国学背景浅谈 #儒家思想 #诸子百家 #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读书思考 >>阅读更多
用户:忠实的燕小六
2025-04-09 11:46:33 晴
国学研究,对中国传统学派受众人群的总结:
1.道家受众:帝王贵族人群。可以看到他们信奉的一般都是某某道,比如王道、霸道、天道、治国之道、养生之道等,而不是什么王学、霸说的叫法,所以可看出一般社会地位高的都信奉道家
2.法家、墨家、兵家受众:士大夫阶层或一些地位较低的地主阶级。他们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报复,著书立说,服务统治阶级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类学派的学说往往类似于一种科学论著。如兵家类似于一种管理学,墨家类似于一种机械类自然科学,法家类似于一种人文社科等,这些只有像士大夫阶层的衣食无忧且对社会各自然有一定认知见解的人才能创建出来,并且他们对自己的学说也深信不疑。地位较高的帝王贵族人群他们往往会为了追求自己的道而利用这些学派的思想,而在利用过后又往往会又为了自己的道抛弃这些学说,并且由于士大夫阶层的这些人对自己的学说过于笃信,且因为其学说而获得了更好的社会地位,眼界变得狭隘,从而迷失在局中,往往都不得善终。最为出名的就有商君、淮阴侯韩信、韩非子、墨子、吕不韦等
3.阴阳家受众:这一学派的受众比较难归类,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有,个人给它的受众归为奇巧之人。这些人往往都身怀名不见经传的一技之长,可游走于社会各阶层,见多识广,社会阅历经验丰富,会审时度势,且多巧舌如簧善于鼓吹煽风。动可左右时局,静可隐迹藏形。个人认为这类人把人的智慧和潜能都发挥到了极致。这类人不像第二类受众人群结局那样悲惨,也不会像被剥削的底层人群那样受人蒙昧。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
4.儒家受众:主体为被剥削的底层劳苦群众。这类学说既不像道家学说能让人生而有道,不识自然阴阳微妙玄达之理:也不像兵、法、墨家能让人有一技之长,可实现自我现实价值;更不像阴阳家学说,能跳出社会阶层,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或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儒家学说抛开和脱离了现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将社会关系理想化。它定义的三纲五常社会人际关系让人觉得人和人的关系本来如此,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都是理所应当的。被剥削者可变得唯唯诺诺,剥削者更可变得理直气壮。由于被剥削者在生产力方面的局限性,这种对被剥削者的蒙昧思想及其适合当权者对被剥削者的统治和压迫。所以主体受众是被剥削的底层群众。而其他阶层的人群不受剥削,有能力有见识有认知,他们知道维系社会关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不会信奉纲常思想,只有当为了维持有利于他们的生产关系时,他们才会宣扬纲常思想,当不利于他们时,他们会积极反对。所以他们不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受众。#国学背景浅谈 #中国哲学 #国学知识 #国学 >>阅读更多
用户:行走的灵魂
2025-03-02 10:41:49 晴
诸子百家之大智慧
行走的灵魂
1、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伦理关系,重视礼乐教化和教育。
2、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道德自觉和内心宁静,倡导清静无欲的生活态度。
3、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原则,反对战争和奢侈,强调实用主义和集体主义。
4、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权谋、术数,强调政治秩序和国家利益,提倡严刑峻法。
5、名家:以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为代表,主张人性恶论,强调礼法并用,认为人的本性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修正。
6、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理论,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影响了中国古代的风水、算命、占卜等习俗。
7、纵横家: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主张利用智慧和策略,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国家利益。
8、杂家:以吕不韦为代表,主张汲取各家的优点,形成自己的学说,强调务实和中庸之道。
9、农家: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国的农业政策产生了影响。
10、小说家:先秦时期的小说家主要记录了一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兵家:以孙武为代表,主要研究军事战略和战术。
12、医家:以扁鹊为代表,主要研究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在历史中,出现了百家争鸣。一个国家没有百家,也组不成一个国家。无论你是什么家,也只是国家的一个组成细胞。只有心怀百家的人,才能称之为拥有大智慧的人。人心善变,可容可不容,故容乃胸怀。吾不欺人,乃之为律。天下欺吾,吾而容之,无怨无恨乃大德也。愚昧之人,故而识不得人,不知何为大智慧。
人玄也,玄之又玄,故难知。愚者,以皮囊而观之。智者,观其言行变化而知。
#诸子百家 #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雍容大度的江户川柯南
2025-03-22 13:00:15 晴
金舆星动财帛慌,育儿补贴填命宫
减盐减糖调脾胃,不如改运食禄通
贵人南迁犯白虎,高铁穿江破地龙
若问科技伦理事,算法难算人心空
——
元宇宙里改八字,区块链上存命盘
熊市抄底犯劫煞,不如囤粮守田宅
文昌星落试卷焚,何凯文曲造假痕
劝君莫信营销卦,真才实学方为根
#中国哲学史 #國學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 #国学 #历史学 >>阅读更多
用户:逍遥小师弟
2025-03-24 21:13:04 晴
最近对壬水,癸水,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些纠纷,今年是很难避免的。
对于一部分壬水来说,最近注意官非,不论怎么样,金水年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人要消失了。
不可能再忍耐了。#黄帝内经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 #國學 #国学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
用户:微醺夕阳
2025-03-01 21:13:55 晴
看到这段,突然就明白了以前所不理解的虔诚敬拜,恭敬诚挚,他的作用是什么。
无神论者,或者就是在某些思想领域没做到虚己忘我,原来虚己忘我后,便能多份信任,然后,多一分连通和理解[祈祷]
在品味国学中医哲学中的某个卡点,像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脉般通畅,喜悦。
#阅读分享 #阅读 #读书分享 #周末 #好书推荐 #中医 #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沈南枝
2025-04-16 10:01:45 晴
想找个哲学或者国学大手子带带我#中国哲学 #国学 >>阅读更多
用户:政南
2025-03-20 23:11:16 晴
考诸古训,正诸先觉。
#正本清源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经典 #群书治要 #国学知识 #中国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积善成德的发福蝶
2025-04-11 08:08:32 晴
当代思想家颜廷利提出“儒释道医武”五教合一理论体系,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近日,当代思想家颜廷利提出的“儒释道医武”五教合一理论体系,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颜廷利,字弃安,号求前 ,作为当代国学大师、现代心理学家、世界易学泰斗、国际知名教育家,在哲学、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被尊称为“颜儒峰”。
颜廷利教授深研周易堪舆学三十余载,尤其擅长起名、拆字、起名测字设计,并独创望图(旺途)设计技术,推动了易学应用的发展。他的代表作品《升命学说》《净化论》《和合法则》《唯悟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从不同角度探讨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提出的“儒释道医武”五教合一理论体系,是他在对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和对现代社会需求精准洞察基础上的又一创新性成果。
在该理论体系中,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观念、佛家的慈悲智慧、医家的生命关怀以及武家的尚武精神相互融合,旨在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更加全面、系统的精神指引和价值追求。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儒释道医武五教合一,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尊重各教独特内涵的基础上,寻求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与统一 。”颜廷利教授介绍道,“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文化理念,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一理论体系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有学者认为,颜廷利教授的“儒释道医武”五教合一理论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范例,对于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专家表示,这一理论体系将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据悉,颜廷利教授将在后续的学术活动中,对“儒释道医武”五教合一理论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阐释和推广,同时也希望通过与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国学知识 #中国哲学 #国学 #国学背景浅谈 #国学传承 #诸子百家师说家法 >>阅读更多
用户:逍遥小师弟
2025-03-25 12:30:30 晴
最近对壬水,癸水,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些纠纷,今年是很难避免的。
对于一部分壬水来说,最近注意官非,不论怎么样,金水年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人要消失了。
不可能再忍耐了。#黄帝内经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 #國學 #国学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